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与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每组各30例。治疗组先进行中药熏蒸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再行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按照疼痛区域分别选取患侧上3、上4、上5、上6,留针24小时,隔天1次;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mg,每天3次。两组均于上述治疗后,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每天1次,以上治疗共进行7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1日及疗程结束后1日的VAS评分、CMS各项目评分、肩关节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分及血清IL-6、PGE2含量。收集、整理数据,分析统计数据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CMS各项目评分、肩关节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分及血清IL-6、PGE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治疗后,两组患者CMS评分项目中疼痛、ADL、ROM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肩关节局部症状病情程度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局部症状中关节疼痛、关节怕冷、关节沉重、功能障碍及总分积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关节怕冷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5、血清IL-6含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PGE2含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E2含量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PGE2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89.66%,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均对急性期肩周炎有改善作用,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洛索洛芬钠片。2、腕踝针联合中药熏蒸在改善患者疼痛、日常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局部症状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口服洛索洛芬钠片,在降低血清IL-6、PGE2含量方面亦优于口服洛索洛芬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