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因子及微生物菌株对家蚕抗性生理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与其他昆虫一样其肠道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在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食物的消化以及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同时又是经济资源昆虫,研究其肠道微生物,对于研究整个鳞翅目昆虫的肠道生态以及农作物的害虫防控等方面都非常有必要。同时外部环境因子,诸如食物、温度等条件对家蚕的生理健康也有影响,而家蚕生理抗性的不稳定就反过来间接地影响家蚕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所引起的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影响蚕业生产的一种亚急性疾病,一旦爆发就会引起大面积的流行,对家蚕养殖产业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外部环境对家蚕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肠道优势菌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们选择良好的饲养环境以及为研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本实验通过分别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家蚕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和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脂肪酶产生菌株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影响,同时对菌株安全性进行小区安全性测验,结果如下:1.环境因素对家蚕生理健康有着明显的作用。不同品种家蚕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无差异,且随着龄期的增加其乙酰胆碱酯酶均逐步升高。在低温(15°C)条件下,蚕的龄期延长且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稳定;高温(35-40°C)时,蚕体的抵抗性差,死亡率增加,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较高。有机磷农药使蚕体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逐渐下降。2.测试分离菌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菌发酵液单独添加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植物内生菌SWB8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SW41、SW80、SW82和SWB8进行不同组合后来检测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组合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SWB8和SW82组合的效果最好,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由于这组组合数据的标准误太高,所以此组数据还需再次重复试验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3.对冻干菌粉的安全性试验发现,单独添加这些冻干菌粉对家蚕的健康以及结茧和抗病性均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