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至2012年1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3.56亿,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时,不再单单使用电话和短信两种方式,电子邮件、IP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网络对讲机、SNS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了新型人际交往工具。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这些人际交往工具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需求、各类型人际交往工具的特点和用户使用手机的满足形态、用户使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的特点。研究发现:用户会基于时尚需求、社交导向需求、任务导向需求、降低成本的需求、娱乐或刺激的需求和即时通讯的需求使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电话可以满足用户要得到即时反馈和充分表达感情的需求,使用非自费电话可以满足降低成本的需求,使用电话无法满足用户不方便说话时的需求;短信可以满足用户打发时间、表达含蓄细腻感情、表达节日祝福和记录的需求;手机上使用电子邮件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处理邮件和在不同终端间传递文件的需求,手机上使用电子邮件无法满足用户统一管理邮件和长篇回复的需求;手机上使用IP电话可以满足用户降低通话费用的需求,手机上使用IP电话无法满足用户在固定定地点方便地拨打电话的需求;手机上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满足用户打发时间、降低交往成本、联系特定联系人和方便联系的需求,手机上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无法满足用户避免他人随意打扰和统管理通讯记录的需求;使用或不使用网络对讲机可以满足用户的群体身份认同,使用网络对讲机可以满足用户降低资费的需求,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的需求;使用手机SNS可以满足用户发表即时状态和进行异步交流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用户使用手机进行人际交往的趋势特点,指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手机人际交往工具的用户数慢慢增加,而对短信的使用则呈现下滑的趋势。从传播特点上来看,手机传播的私密性和强迫性都有所减弱。接着,本文通过两个个案分析了阻碍新型手机人际交往工具普及的两种心理因素:对新事物的恐惧和排斥,使用非智能手机可以带来某种心理满足。最后,本文对手机人际交往工具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单的预测,认为手机人际交往工具的发展将呈现平台化、傻瓜化、实名化和多样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