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肺纤维化的肺吸入姜黄素大多孔微粒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是人体重要器官,同时也容易受到伤害,肺部疾病有很多如肺癌、肺结核、肺炎、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等,其中肺纤维化以肺泡被纤维性物质取代,肺组织变硬变厚,肺脏交换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丧失,患者因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为特征。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疾病进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肺纤维化临床上传统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毒副作用较大。本研究中采用大多孔微粒肺吸入制剂给药,可局部治疗肺纤维化,减小药物剂量,降低毒副作用。姜黄素的水溶性差,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体内易代谢,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对其应用一直是一种限制。本文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的肺吸入大多孔微粒,克服了姜黄素的一些缺点,并可以避免药物被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增加了药物到达病灶部位的浓度。并对大多孔微粒体外性质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用博莱霉素诱导的方法建立了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用于防治肺纤维化的药效学评价。将姜黄素大多孔微粒粉雾剂直接通过气管喷入到大鼠肺中,考察其体内防治肺纤维化的效果。1.姜黄素大多孔微粒(CLPMPs)的制备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并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制备姜黄素大多孔微粒的最优处方为15%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1%致孔剂碳酸氢铵和2%聚乙烯醇(PVA)(w/v)。按照最优处方制备的大多孔微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8%±0.01%和16.9%±0.2%。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粒表面多孔,内部有细小的孔道。大多孔微粒几何粒径De 11.58±2.28μm,振实密度为0.060±0.018mg/ml,休止角为30.09±1.71°,空气动力学粒径为3.12±0.62μm,肺部沉积率为28.9%,适合肺吸入给药。2.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确定了色谱条件,并通过精密度、回收率对HPLC方法进行验证。3.姜黄素大多孔微粒体外评价以人工肺液作为溶出介质,模拟体内环境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姜黄素大多孔微粒24小时释放达到75%,释放机理可能是骨架溶蚀、药物扩散共同作用。通过体外姜黄素大多孔微粒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的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姜黄素对HLF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为30%左右。4.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采用直接气管喷入博莱霉素溶液化学诱导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肺纤维化模型。根据肺组织外观、HE和Masson染色结果,证明肺纤维化模型建立成功。通过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了7天和28天肺组织中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证明肺纤维化病理发展过程,即分为早前的炎症反应以及后期肺纤维化两个阶段。5.姜黄素大多孔微粒治疗肺纤维化及机理研究体内药效结果表明大多孔微粒能提高姜黄素对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与原料药组相比,姜黄素大多孔微粒组NF-κB p65的表达降低,证明了姜黄素大多孔微粒可以抑制肺纤维化早期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Collagen I、TGF-β1的表达均降低,说明姜黄素可以抑制细胞外基质Collagen I的释放,可能是进一步抑制上游TGF-β1通道活化,使其释放胶原蛋白量减少。病理切片、TGF-β1免疫组化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均证明姜黄素大多孔微粒粉雾剂有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了顺应市场竞争需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都需要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本文结合
文章研究了北五味子在土壤种植之后的微量元素变化,并通过梅花形布点的方式进行采样及ICP-MS方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北五味子K含量超过土壤,且对土壤微量元素具有选择性。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发达的大中城市,还是在正在发展中的县城农村,美发和形象设计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更加关注个人
文章采用现场探测试验与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隧道空间内开挖台车与钢拱架等金属体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掌子面后方开挖台车与
论述了兽医学课程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性。通过每人或每小组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轮流到兽医院临床实践 ;请生产或科研一线专家来课堂作专题报告 ;举办学生
目的观察橘皮气味吸入对肿瘤患者在化学治疗(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接受紫杉醇类联合铂类药物方案、铂类联合氟尿嘧
政企关系影响企业的税收行为,是导致避税行为严重的重要原因,现有研究对此较少涉及。本文以2004~2008年1343个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政府压力、政治身份与税收规避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