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河南省普通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中专卫校)专职教师这一职业人群的总体疲劳状况;探讨疲劳与工作负荷、应对方式之间多维度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改善教师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六所中专卫校的全体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所授课程、个人收入等;②疲劳及其相关因素的量化测定: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WHO-5生活质量问卷》、《疲劳评定量表(FA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疲劳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测定;③对工作中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排序;④对各校的专职教师及主管副校长进行访谈。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知情同意,严格质量控制,共发放调查问卷473份,收回问卷438份,剔除未完成部分问卷,收回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2%,涂改、缺失项大于5%的问卷予以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70份,问卷有效率85.5%。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的调查数据用SPSS11.5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相关数据,危险因素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周学时的教师疲劳程度存在差异。370名调查对象,男性疲劳总分(粗分)为135.009±28.821,女性疲劳总分为128.022±28.482,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疲劳感高于女性。根据因子1疲劳程度的得分,变量数值≥4视为疲劳、<4视为不疲劳,调查对象的疲劳发生率为40%。中年教师、周学时大于10学时的教师疲劳程度高于其他专职教师。(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周学时、不同学历的专职教师压力有差异。不同性别压力因子中的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和工作负荷压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压力维度男性压力均高于女性。按年龄分组后, 35~44岁年龄组与≤34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都有差异。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生存压力和学校生存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的压力程度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周学时职工的工作负荷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压力大于其它组。不同文化程度之间自我生存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层次职工此维度压力最大,本科次之,大专最小。(3)不同年龄组调查对象的应对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组的积极应对的水平高于≤34岁年龄组。消极应对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应对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5岁年龄组应对能力最强,≤34岁年龄组应对能力最弱。(4)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生活质量较男性高。生活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其余影响因素均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压力总分、消极应对的OR值分别是1.018,1.073,说明压力总分、消极应对是职工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的OR值为0.904,说明积极应对是职工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5)调查对象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学校领导及政府部门应“关心教师生活和工作”,“工作量大”并不是最突出的问题。(6)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合逻辑推理、专业知识及应激理论,做各变量之间多维度关系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疲劳、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25、0.161、0.083、0.078。对生活质量、疲劳的解释效果较好。职业压力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疲劳程度,职业压力对生活质量、疲劳的作用程度数值分别为-0.401、0.371,职业压力对生活质量的总作用高于对疲劳的总作用。结论:(1)河南省中专卫校专职教师疲劳发生率达40%。男性疲劳感高于女性,中年教师、周学时大于10学时的教师疲劳程度高于其他专职教师。疲劳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压力、角色冲突、角色超载、工资待遇低。疲劳成因与工作负荷密切相关。(2)调查对象面对应激源多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积极应对分值大于消极应对分值。生活满意度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职业压力、消极应对、疲劳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