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体育课程顺应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潮流,也贯彻和落实国家颁布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方案,这就意味着体育课程管理也必须具有本质的变化,才能适应我国这一轮彻底的课程变革。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单纯“大一统”的体育课程管理,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来,体育校本课程理论的开发与研究无疑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热点。那么如何根据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理论呢?本课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契合了当前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课程管理现状、就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情况作了统计学的分析。综观全文,作者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并总结高校教育实施者的经验,运用了系统论、后现代主义哲学、教育学未来原理、管理学、社会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回顾了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发展历程;科学界定了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有关的概念。其中,就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本文从校本体育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对象;其次就我国高校实行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结合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第三,通过阐述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思想基础和学科基础,详细论证了我国要实行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原则、内容体系、模式等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1、科学界定了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2、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多元性、系统科学、体育课程管理理论为依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勾划出适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管理的体育校本管理内容体系;3、在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传统模式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科学的分析,系统的推理,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校为本均衡式现代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新模式。综观全文的价值,本课题尝试研究的内容顺应了我国目前进行的具有“质变”意义的体育校本课程发展理论,是实现学生主体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真实面目,也为薄弱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学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