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探讨临床常用剂量高压氧对胎兔和新生兔视网膜的影响。 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妊娠16天,随机分成A组(高压氧组)3只和B组(常压空气组)7只。A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兔分为Ⅱ(17只)、Ⅵ组(11只),B组母兔分娩的新生兔分为Ⅰ(15只)、Ⅲ(16只)、Ⅳ(15只)、Ⅴ组(12只)。其中Ⅰ、Ⅱ组置于常压空气中20天;Ⅲ组高压氧治疗10天,常压空气10天;Ⅳ组常压高浓度氧10天,常压空气10天。Ⅰ~Ⅳ组出生20天取眼球,Ⅴ、Ⅵ组出生当日取眼球。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视网膜的结构,并测算Ⅰ~Ⅳ组仔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数密度(Ns)和Ⅰ~Ⅳ组仔兔视网膜内节、外网状层及内网状层线粒体体积密度(Vvmi,p)、表面积密度(Svmi,p)、线粒体空泡体积密度(Vvv,mi)、表面积密度(Svv,mi)。 结果:1.形态学:20天仔兔视网膜可分为九层。Ⅰ、Ⅱ组仔兔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光镜及电镜观察两组无明显差异。Ⅲ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疏松,局部空泡变性;电镜下视细胞膜盘间隙增大,局部出现溶解断裂,内节线粒体肿胀,部分空泡变。Ⅳ组仔兔视网膜光镜下视细胞外节肿胀,大量空泡样变;电镜下视细胞膜盘间隙增大明显,多处断裂溶解,内节线粒体肿胀呈球形,空泡变增多。Ⅴ、Ⅵ组0天仔兔视网膜未发育成熟,视细胞层薄,无明显的外网状层与外界膜。光镜及电镜观察两组结构及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2.体视学:①Ⅰ~Ⅳ组仔兔视网膜Ns:Ⅰ、Ⅱ、Ⅲ组与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②Ⅰ~Ⅳ组仔兔视网膜内节、外网状层及内网状层线粒体Vvmi,p、Svmi,p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线粒体数密度(Nv)随Ⅰ~Ⅳ组逐渐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Ⅰ~Ⅳ组仔兔视网膜三层线粒体空泡Vvv,mi、Svv,m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Ⅱ组仔兔视网膜线粒体空泡在三层上Vvv,mi、Svv,mi与Ⅰ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且与Ⅳ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Ⅲ组仔兔视网膜损伤主要表现在视网膜内节,线粒体空泡Vvv,mi与Svv,mi与Ⅰ组、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妊娠中晚期应用常规治疗压力、常规吸氧时间、常规疗程数的高压氧治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