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啮齿动物如盲鼹(Spalax ehrenborgi),海岬盲鼹(Geolychus capensis)、赞比亚盲鼹(Crytomys anselli)、盲鼹(Cryptomys hottentotus)和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等,由于营严格地下洞道生活,终年生活于地下黑暗洞道内,视觉极度退化,为研究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前期研究发现,甘肃鼢鼠的视觉系统仍具有感光能力,且有区分不同波长光的能力。本研究应用组织形态学、神经解剖学等生物学技术,对甘肃鼢鼠个体发育过程中,视器结构及主要视觉相关核团结构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甘肃鼢鼠个体发育过程中视觉系统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1.甘肃鼢鼠个体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大小变化明显,以其眼睑是否睁开为分界线。睁眼后,晶状体大小变化极显著。视网膜在个体发育初期,分层不清晰,14日龄时,已能观察到较为清晰的视网膜各层结构。其中INL、OPL和ONL随个体增长而增厚,而GCL及IPL随个体发育厚度变小,POS厚度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2.视神经发育过程中分为2个阶段,30日龄前视神经的直径呈缓慢增加,而出生30日后视神经直径呈现急剧增加,增加幅度达71%。3.视交叉上核在甘肃鼢鼠个体发育过程中一直增大,同时核团内神经元在30日龄前无显著变化,而在出生后1至2个月内SCN神经元密度显著性增加,直至亚成体期,其神经元才开始无明显变化。4.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在甘肃鼢鼠出生前后具有显著差异,DLG相对体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其内神经元密度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5.橄榄顶盖前核在发育过程中其相对体积呈现上升趋势,在出生后7日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OPN相对体积存在极显著增大,同时OPN内神经元密度也伴随核团体积增加而逐步增加。总之,甘肃鼢鼠视觉系统发育与其他啮齿动物具有差异,但对于其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