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放疗后局部复发宫颈癌患者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预后因素及毒性反应。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放疗后局部复发且排除远处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组织间插植放疗,单次处方剂量6-7Gy,1-2次/周,共1-7次。假设肿瘤组织α/β值为10,根据线性二次方程(LQ)进行肿瘤等效生物剂量(EQD2)的计算,所有患者插植放疗的中位EQD2为40.93Gy(范围:9.92Gy-69.42Gy)。13例患者行外照射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外照射单次处方剂量1.8-2Gy,总剂量范围为20Gy-54Gy。结合外照射剂量,再程放疗中位总EQD2为56.94Gy(范围:9.92-111.92Gy),结合初次治疗剂量,中位累积EQD2为129.46Gy(范围:90.07-160.15Gy)。收集关于初始治疗、复发、再程放疗及随访的患者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局部控制率(LC)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的相关预后因素。并对治疗后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截止于2021年1月31日,共3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13例患者行外照射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7.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10个月(95%CI:13.871-34.329)。近期疗效方面,18例(56.25%)患者达完全缓解(CR),12例(37.50%)患者达部分缓解(PR),2例(6.25%)患者为疾病稳定(SD)。治疗总有效率(CR或PR)达93.75%。远期疗效方面,1年OS、LC、PFS分别为71.7%、65.6%、56.1%,2年OS、LC、PFS分别为51.1%、45.4%、32.4%,3年OS、LC、PFS分别为37.2%、34.6%、23.2%。单因素分析中,复发时间间隔和再程放疗剂量是影响LC(p=0.045和0.001)、PFS(p=0.034和0.000)和OS(p=0.004和0.003)的预后因素,初治手术与PFS(p=0.031)和OS(p=0.030)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再程放疗剂量是LC(p=0.013,HR=0.209,95%CI=0.061-0.720)和PFS(p=0.009,HR=0.240,95%CI=0.083-0.695)的预后因素,与OS相关的预后因素为复发时间间隔(p=0.035,HR=0.273,95%CI=0.082-0.915)和再程放疗剂量(p=0.030,HR=0.269,95%CI=0.082-0.880)。毒性反应方面,无插植相关死亡,15例(46.88%)患者发生早期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肠梗阻。其中,骨髓抑制5例,≥3级1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7例,均为3级以下;急性放射性膀胱炎4例,均为3级以下;3级肠梗阻1例。≥3级早期毒性发生率为6.25%。13例(40.63%)患者出现晚期毒性反应,10例患者出现肠道晚期毒性反应,其中≥3级毒性反应5例,包括3例直肠阴道瘘、2例3级放射性直肠炎。5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晚期毒性反应,其中≥3级毒性反应1例,为膀胱阴道瘘。≥3级晚期毒性发生率为18.75%。结论: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复发时间间隔≥12个月和再程放疗剂量≥50Gy是积极的预后因素,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并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是治疗放疗后局部复发宫颈癌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