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他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陶渊明开拓了田园诗,丰富了诗歌题材,阔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在他笔下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有着新鲜的活力,同时他也开启了平淡朴素的诗歌风格。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作品,对陶渊明诗歌进行鉴赏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论文将从以下三章内容进行叙述:第一章是对陶渊明诗歌自魏晋以来的传播情况及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分析。论文以建国为时间界限,梳理1949年前和1949年后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的选编情况,进而归纳出陶诗选编的内容特点为: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酒中寄托的人生情怀;风格特点为:自然纯朴的清新简练、自由无束的冲淡平和。最后从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陶渊明诗歌的广泛影响三方面,论述教材中陶渊明诗歌的选编依据。第二章对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陶渊明诗歌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论文作者在大量的一线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中选取《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的优秀课堂实录以及教学设计,截取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最后发现陶渊明诗歌教学的聚焦场域主要集中在陶诗简练自然的语言、率真平淡的风格及陶渊明本人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三个方面。第三章通过对西方著名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美国课程专家泰勒的“泰勒原理”对陶渊明诗歌教学策略的形成与完善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论文结合以上三种教学理论和一线大量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给出陶渊明诗歌的三个教学策略:专题拓展法、品味鉴赏法、诗文互补法。最后对这三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运用中的合理性及缺陷进行反思,希望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寻找解题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一般来说,人们常用的是正向思维.然而,逆向思维作为正向思维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对数学题解法的自然生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
公安派出所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派出所的工作质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警务改革的成效。新中国成立
在沙漠地区修筑铁路通常都是工程师们所必须面临的一项技术挑战。基于内蒙古“新建陶利庙至鄂托克前旗铁路”沙漠段路基的施工,对风积沙的基本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对风积沙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