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轧钢乳化液废水含有大量的油脂和乳化剂,采用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处理后,废水难以达到行业排放标准,对该类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絮凝-氧化锆微滤膜过滤集成技术处理轧钢乳化液废水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考察了五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硫酸亚铁(FeSO4)、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对于轧钢乳化液废水的絮凝效果,确定最佳絮凝剂为PAC,其对废水浊度、CODCr和油含量都有较高的去除率。考察了絮凝剂PAC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废水浊度和CODCr的去除效果,确定了PAC的最佳投加剂量是80ppm,搅拌速度是150r/min,搅拌时间是3min,沉降时间是30min。在絮凝实验基础上,采用0.2μm的氧化锆无机膜对絮凝产水进行微滤实验,考察了操作压力、膜面流速、料液温度和料液pH值等对膜稳定通量的影响,探索了膜污染的防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增加,膜稳定通量逐渐增大,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影响,膜稳定通量增加的趋势逐渐变缓。最佳操作压力为0.125MPa。膜面流速较低时,膜稳定通量随膜面流速的增加迅速增大,当流速达到2m/s之后,膜稳定通量随膜面流速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变缓。料液温度的升高可以显著增加膜的稳定通量,而料液pH值的变化对对膜稳定通量影响不大。对于本实验体系,在操作压力0.125MPa,膜面流速2m/s,pH值6.5,料液温度32 oC,200min的操作过程中,膜稳定通量一直大于150 L/(m2.h)。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微滤产水浊度在4.5 NTU左右,CODCr为382 mg/L,油含量小于10 mg/L,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的三级排放标准。实验对污染膜进行了清洗研究,经过NaOH、HNO3两步化学清洗,膜通量基本恢复。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处理量50吨/小时的轧钢乳化液废水治理项目进行了简要的工程设计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固定资本总投资457万元,吨水处理成本2.86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