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阔叶与狭叶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19830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杨是干旱荒漠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对于温带荒漠区的生态和经济建设非常重要。胡杨在幼苗时期以披针形叶和条形叶为主,成熟以后以肾形叶和阔卵形叶为主,将这两类叶形统称为狭叶和阔叶。为了探讨胡杨种群定居和生存的策略,本文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对额济纳旗胡杨不同树龄的阔叶和狭叶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研究:①物候观测,②耐旱性研究:PV曲线和切枝蒸腾法,③光强度一光合曲线。经分析和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胡杨的阔叶和狭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叶生活史策略:阔叶选择了展叶时间早、展叶速度快和秋季早落叶的生活史策略;狭叶展叶时间晚,展叶持续时间长,秋季落叶也晚,单枝叶片数量大于阔叶。 2)胡杨阔叶的耐旱性强于狭叶,两者的耐旱方式存在差异:阔叶的保水能力强于狭叶,阔叶渗透物质含量高,忍耐低渗透势的能力强;狭叶主要通过高弹性的细胞壁维持膨压,其忍耐低渗透势的能力不及阔叶。 3)胡杨狭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26.69μmolPhoton·m-2·s-1和448μmolPhoton·m-2·s-1,阔叶为31.20μmolPhoton·m-2·s-1和785μmolPhoton·m-2·s-1,两种叶在需光特性上存在差异,狭叶较阔叶耐荫,阔叶对强光的适应性强于狭叶。 所以,胡杨两种叶各有适应环境的方法,狭叶的特性保证了胡杨幼苗的快速生长和种群的定居,阔叶又为胡杨在较为恶化的环境中的长期生存提供了保证。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除能够通过激活其离子型受体产生兴奋性毒性外,还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谷氨酸/胱氨酸逆转运子的作用导致氧化性神经毒性。
衰老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羰基毒化衰老学说认为在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和非酶糖基化反应中生成的具有反应活性的共同中间产物——不饱和醛
摘要:高考是高中生的人生转折点,在此期间,学生的课业压力空前繁重,复习阶段容易摸不着重心,处于自身能力停滞不前的状态,此时急需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引,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临阵磨枪”发散思维,为高三阶段的复习冲刺。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学生接触的时间相较不长,对于物理的认知还较为薄弱,一些学生难以将课本上的物理内容迁移到生活当中得到实质性的运用,这也就致使物理思维受到桎梏,面对即将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