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栓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等病理状态息息相关,其中血小板功能异常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血小板功能异常,使得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增多,大量不溶性血栓生成,最终堵塞血管,引起一系列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因此,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之一。传统中药和日常食物因其来源广、副作用小及疗效好等优点,有望被开发成为预防和治疗血小板聚集相关疾病的临床药物。本论文应用所建立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实验方法,系统、全面的评价和比较了31种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和14种日常食用食物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从中选取作用最强的一味中药延胡索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一共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章节):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血栓形成机制及血小板参与血栓的形成过程;然后针对天然产物的抗血小板聚集研究进行了详细总结,其主要作用机制可归结为血小板膜蛋白受体拮抗剂、影响核苷酸系统、抑制血小板内含释放物和影响花生四烯酸系统等四个方面;最后对中药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和抗血小板聚集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建立了体外抗兔血小板聚集的实验方法,评价并比较了31种传统活血化瘀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首先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得到每味中药3个不同极性提取部分:水提物、90%乙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接着以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THR)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以阿司匹林为阳性药,相关溶剂(磷酸盐缓冲溶液和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了93个提取物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体系可快速、有效的评价中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延胡索、川芎、玄参、红花、丹参和三七等中药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为其开发成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第三部分运用所建立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评价方法对14种日常食用食物的水提物、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榨汁浓缩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食物的榨汁浓缩物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普遍较好,百合科葱属植物(韭菜、大蒜、大葱和洋葱)和柑橘属水果(柠檬和西柚)对三种诱导剂(ADP、THR及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可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饮食提供参考与建议。第四部分选取了实验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的中药延胡索进行了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主要考察了延胡索提取物对血小板核苷酸系统(c GMP的表达)和内含释放物(5 HT、P选择素及Ca2+)的影响。结果表明,延胡索水提物对ADP、THR和AA引起的5 HT释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延胡索90%醇提物对THR和AA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而延胡索乙酸乙酯萃取物则没有抑制ADP引起的5 HT释放;延胡索水提物、90%醇提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可以降低静息血小板及THR活化血小板的胞浆Ca2+浓度;延胡索水提物、90%醇提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可以抑制THR引起的血小板颗粒释放P选择素,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活性最强;延胡索水提物、90%醇提物可以升高THR活化血小板内c GMP的含量,乙酸乙酯萃取物则没有明显作用。综上所述,延胡索水提物、90%醇提物对THR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血小板c GMP的释放,以及抑制血小板颗粒内含物5 HT、P选择素及Ca2+的释放而实现的;延胡索乙酸乙酯萃取物则是通过降低THR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和Ca2+含量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活血化瘀中药延胡索、川芎、玄参、红花、丹参和三七,以及百合科葱属植物、柑橘属水果对ADP、THR和AA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延胡索三个提取物对TH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5 HT、Ca2+、c GMP及P选择素水平实现的。对于延胡索提取物及单体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可以从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需要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高的中药及食物的活性单体成分进行辨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