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新诗中的色彩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美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大特色,是新诗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绘景造境,也使诗人的情感、个性、文化心理等得以生动的表达。色彩美研究是新诗研究的有效视域。   全文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具体分析现代新诗中的色彩美。现代三十年中,各个新诗流派之间的色彩美是迥然不同的。初期白话诗中色彩美偏于客观写实,郭沫若和新月诗派以华丽色彩抒情,象征诗派以色彩与其他感觉的相通暗示情感与感受,后期新月诗派融合华丽词藻和通感的手法抒发情感,现代诗派用通感和色音交错的方法在表达与暗示之间传达情感,七月诗派以色写实、表情,也用通感暗示情感,中国新诗派用通感和思想知觉化的手法含蓄地表情和象征观念。   第二章探讨现代新诗中色彩美的各种渊源。中国古典诗词的隐性辐射、外国诗歌的显性影响和现代新诗人的美术素养是新诗色彩美产生的三大重要影响源。   第三章反思现代新诗中色彩美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色彩美在新诗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特点。二十年代新诗中色彩美存在的不足最为明显,或是色彩过于写实、繁多,或是色彩的运用过于生硬,以致混乱晦涩。色彩美在新诗发展中主要呈现出批判与反拨、承传与发展的特点。
其他文献
兰波是法国十九世纪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在其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兰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含义丰富、手法新奇的诗歌世界。论文从兰波的成长环境入手去探讨诗人的孤独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文化也滋润一地的文学。统而言之,地域文化对地域作家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层的,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濡染,有时则是出于作家自觉的追求。从地域角度来研究苏州
在上世纪90年代,面对当时文学欲望化、消费化与平面化的不良倾向,钱中文、许明等人文知识分子接续着九十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思想星火,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旨在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语境,在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诗歌互动方式的探究中,发掘基督教文化在体式、主题和精神维度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现代诗歌带来的新维度。全文主要从三个部分
投壶既是古礼,又是古代甚为流行的一种游戏。在整理了《礼记·投壶》篇、《投壶新格》、《投壶仪节》、《壶谱》、《壶史》、《投壶考原》等投壶专门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与思想价值。全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变化莫测的神魔形象,为我国古典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类型形象。其作为一部以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