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耐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从A/0工艺培养驯化出的耐盐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株优势耐盐菌,并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了耐盐测定、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建立了系统发育树。论文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温度、pH、盐度)对四株菌株的影响,着重研究了不同海水比例对四株菌株生长特性的影响。此外,还从四株耐盐菌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反硝化特性的耐盐菌株,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碳源、碳氮摩尔比、pH、盐度)对其反硝化特性影响,以及以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时的脱氮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指导高盐度废水处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提供了微生物学依据。对分离出的四株优势耐盐菌进行研究发现:其中1株(编码代号为nyj1)为链杆菌,无明显杆—球变化周期,能在NaCl浓度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为普通细菌;1株(编码代号为nyj2)有明显的杆—球变化周期,菌体多以链杆,短杆,球状形态存在,能在NaCl浓度为10%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反硝化特性;1株(编码代号为nyj3)为短杆状,常以单个、成对或链杆状存在,能在NaCl浓度为15%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具有轻度的亚硝化能力;1株(编码代号为nyj4)为单个或成对的杆菌,能在NaCl浓度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具有轻度反硝化能力。通过对四株优势耐盐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及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yj1属于Bacillus,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D62,Bacillus sp.cp-h63,Bacillus sp.cp-M5,Bacillus sp.B232 Ydz-hn,Bacillus sp.B75Ydz-zz,Bacillus sp.Z7,Bacillus sp.Cobs2Tis11,Bacillus cereus strain 42112,Bacillussp.cp-h36在同一个分支上,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9%,99%,99%,100%,99%,99%,99%,99%;nyj2属于Arthrobacter,与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在同一个分支,序列相似性为98%;nyj3属于Bacillus,与Bacillus sp.VAN14在同一个分支上,序列相似性为99%;nyj4属于Alcaligenes,与Alcaligenes sp.LJ-F在同一个分支上,序列相似性为99%。对四株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四株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在此实验条件下,四种细菌在接种到30%、50%、70%海水比例的环境中时,nyj1、nyj2、nyj3大约经过一个小时的停滞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nyj4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停滞期后进入对数期;四株细菌在30%海水比例下比生长速率最快,世代时间最短及繁殖一代的时间最短,其次是50%,70%海水比例下的比生长速率最小,世代时间最长:nyj1受海水比例变化影响不大,其他三种细菌受海水比例变化影响较大,尤其是细菌nyj2。对具有明显反硝化能力的耐盐菌nyj2进行研究发现:其最适反硝化碳源为柠檬酸钠,最适碳氮摩尔比为8.0:1.0,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在此实验条件下,nyj2在30%海水比例下的反硝化能力大于50%海水比例环境的反硝化能力,远大于70%海水比例环境的反硝化能力。耐盐反硝化细菌nyj2在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其反硝化能力受盐度冲击仍然较为明显;以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30%海水比例的环境中,亚硝态氮去除率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