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儿童期铅损伤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本课题从临床方面研究学龄前儿童铅损伤的有关机理,寻找显著影响儿童期铅损伤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 方法:在儿童保健门诊选择自愿来诊的健康儿童60例(男32例,女28例),按照1991年美国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标准分为正常组、低铅组和高铅组。常规抽取静脉血分别测血铅含量、HB、RBC、SOD、NO、NSE指标,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HB、电阻法计数测定RBC、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酶免疫法测定NSE浓度。分别比较不同血铅浓度对HB、RBC、SOD、NO、NSE的影响。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庭与健康问卷”收集儿童个人、家庭、父母行为的有关资料。以儿童血铅含量为应变量,有关33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寻找显著影响儿童期血铅水平的主要因素。 结果:①血铅含量:正常组20例,占33.3%,低铅组25例,占41.7%,高铅组15例,占25%,儿童期铅损伤达66.7%,与国内调查相似。②HB含量:正常组为121.89±13.87g/L,低铅、高铅组分别为116.35±10.18、106.93±14.02g/L,与正常组相比,低铅组平均HB含量低于血铅正常组,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铅组HB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血铅浓度和血红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r=-0.48)。③RBC计数:正常组为4.29×1012,低铅、高铅组分别为4.17、3.81×1012,与正常组相比,低铅组平均RBC计数低于正常组,但也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铅组RBC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两者有显著负相关(r=-0.39)。④SOD含量:正常组为94.67±12.79U/ml,低铅、高铅组分别为84.94±15.50、76.39±17.29U/ml,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