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提取新工艺及其新产品研发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从茶的叶、梗或茶的其它副产品等经过分离纯化而得到的多糖类物质。茶多糖粗品是含多糖、蛋白以及矿物元素等物质的混合多糖。本研究以乌龙茶和红茶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萃取、亚临界水萃取两种新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BBD)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相结合对茶多糖提取的两种新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数学模型拟合和回归方程,通过Design Expert10.0.0软件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试验验证,确定茶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大孔树脂纯化茶多糖,并通过比较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茶多糖纯品的抗氧化活性。应用茶多糖纯品为原料,研制出茶多糖含片。本研究为探索绿色无毒高效的茶多糖提取新工艺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论如下:
  1.乌龙茶多糖提取新工艺
  以乌龙茶为原料,根据茶多糖的特性,设计出绿色无毒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和亚临界水提取参数,以常规水提取方法为对照,研究低共熔溶剂法和亚临界法新工艺提取乌龙茶多糖的效率。
  实验表明:制备6种绿色无毒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其中甜菜碱-1,3丁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最适合乌龙茶多糖的提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 Desig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乌龙茶多糖提取得率与提取时间(A)、提取温度(B)、含水率(C)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6.752+0.105A+0.145B+0.37C-0.015AB-0.08AC+0.15BC-0.5785A2-0.6835B2-0.5185C2。
  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p<0.01),失拟项不显著(p=0.1487>0.05),多元相关系数R2=0.9839>95%,校正决定系数R2Adj=96.31%。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提取时间81min,提取温度61℃,含水率84%,固液比1:20g/mL,茶多糖平均提取率为6.91±0.21%,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比常规水提取方法相对提高了49.24%。
  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 Desig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亚临界水提取乌龙茶多糖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11.16+0.17A-0.17B-0.24C-0.025AB-0.033AC-0.11BC-0.47A2-1.03B2-0.94C2。
  由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可知,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p<0.01),失拟项不显著(p=0.1906>0.05),多元相关系数R2=0.9893>95%,校正决定系数R2Adj=97.55%。最佳提取条件如下:亚临界时间40min,亚临界温度139℃,固液比29g/mL,茶多糖平均提取率为10.97±0.35%,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常规水提相比提高了136.93%。
  试验结果表明,提取乌龙茶多糖,亚临界水提取新工艺优于低共熔溶剂提取新工艺,低共熔溶剂法优于常规水提取法。
  2.红茶多糖提取新工艺
  以红茶为原料,根据茶多糖的特性,设计出6种绿色无毒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和亚临界水提取参数,以常规水提取为对照,研究低共熔溶剂法和亚临界法新工艺提取法提取红茶多糖的效率。
  制备6种绿色无毒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其中甜菜碱-1,3丁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最适合红茶多糖的提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 Desig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低共熔溶剂提取红茶多糖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如下:Y=7.06+0.065A+0.071B-0.064C+0.017AB+0.0025AC-0.03BC-0.4A2-0.46B2-0.4C2。
  由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可知,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p<0.01),失拟项不显著(p=0.1839>0.05),多元相关系数R2=0.9811>95%,校正决定系数R2Adj=0.9567。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提取时间102min,提取温度61℃,含水率49%,固液比1:20/g mL,红茶多糖平均提取率为7.02±0.17%,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常规水提相比提高了55.31%。
  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ken Desig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得到亚临界水提取红茶多糖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8.31+0.070A+0.0075B-0.12C-0.03AB+0.0001AC+0.0001BC-0.68A2-1.40B2-0.11C2。
  由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可知,模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p<0.01),失拟项不显著(p=0.739>0.05),多元相关系数R2=0.9985>95%,校正决定系数R2Adj=99.65%。最佳提取条件如下:亚临界时间77min,亚临界温度137℃,固液比34g/mL,茶多糖平均提取率为8.13±0.35%,与预测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常规水提相比提高了79.87%。
  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红茶多糖,亚临界水提取新工艺优于低共熔溶剂提取新工艺,低共熔溶剂法优于常规水提取法。
  3.茶多糖纯化、单糖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
  通过对比AB-8、D101和HPD500三种型号的树脂,对甜菜碱-1,3丁二醇提取的粗多糖提取液进行脱色脱蛋白,D101树脂的脱色效果最好,最佳用量为0.6g/mL,脱色率为18.27%,蛋白脱除率为38.06%,多糖保留率为78.78%,因此选取D101树脂纯化乌龙茶多糖和红茶多糖。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6种茶多糖都是由L-鼠李糖,D-岩藻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这6种单糖组成,但各自的摩尔比不同,其中D-半乳糖、D-葡萄糖和L-阿拉伯糖含量较高,L-鼠李糖、D-岩藻糖和D-甘露糖较低。
  通过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6种茶多糖都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分子结构含有蛋白质,都是以吡喃环为主的糖蛋白复合物。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六种茶多糖的表面形态,发现同种茶叶不同的提取方式,其茶多糖的表面呈现不同的形态。常规水提取的茶多糖孔隙微小,而经过低共熔溶剂提取和亚临界水提取之后,茶多糖的孔隙变大。
  4.茶多糖纯品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以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DPPH清除率的测定表明:低共熔溶剂提取乌龙茶多糖的IC50为0.147mg/mL,亚临界水提取乌龙茶多糖的IC50为0.432mg/mL,常规水提乌龙茶的IC50为0.417mg/mL,Vc的IC50为0.114mg/mL。低共熔溶剂提取红茶多糖的IC50为0.074mg/mL,亚临界水提取红茶多糖的IC50为0.348mg/mL,常规水提红茶多糖的IC50为0.204mg/mL,Vc的IC50为0.114mg/mL。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表明:低共熔溶剂提取乌龙茶多糖的IC50为0.261mg/mL,亚临界水提取乌龙茶多糖的IC50为0.673mg/mL,常规水提乌龙茶多糖的IC50为0.440mg/mL,Vc的IC50为0.237mg/mL。低共熔溶剂提取红茶多糖的IC50为0.313mg/mL,亚临界水提取红茶多糖的IC50为0.383mg/mL,常规水提红茶多糖的IC50为0.492mg/mL,Vc的IC50为0.237mg/mL。
  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红茶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与常规水提相比提高了63.72%,低共熔溶剂提取的乌龙茶多糖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与常规水提相比提高了40.68%。
  5.新产品茶多糖含片的研制
  以茶多糖为主要原料,以菠萝粉、生粉、薄荷冰、阿巴斯甜为辅料,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进行茶多糖含片的研制。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茶多糖含片感官品质的茶多糖、生粉、薄荷冰、阿斯巴甜进行分析,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茶多糖(3%)、生粉(35%)、薄荷冰(1%)、阿斯巴甜(10%),菠萝粉(50%),硬脂酸镁(1%),以70%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湿法制粒,65℃的烘箱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40-60min,单冲压片。
其他文献
氮素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并且不同品种间对氮素的响应有所不同,造成马铃薯品种间氮效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氮代谢基因表达水平高低,进而影响马铃薯氮代谢能力。因此本试验以‘延薯4号’、‘夏波蒂’、‘春薯4号’马铃薯作为材料,设置施氮与未施氮处理,采用盆栽种植的方式对品种间氮素生理生化响应以及现蕾期氮代谢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叶、茎、根、薯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发现,不
学位
为了明确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黄瓜的影响以及探讨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土壤莠去津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吉杂16号’为黄瓜试验材料,模拟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浓度0、0.05mg?kg-1、0.10mg?kg-1、0.20mg?kg-1、0.30mg?kg-1、0.40mg?kg-1进行温室营养钵育苗实验,旨在明确不同浓度的土壤莠去津残留量对黄瓜种子出苗率、幼苗生长及其生理影响。同时,用
学位
本研究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进行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以2年生半高丛越橘品种‘北陆’(?Northland?)为试验对象,研究该越橘在不同NaCl浓度(0、30、60、90、120、150、180、210 mmol·L-1)处理50d的生物学特性、越橘叶片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荧光参数指标的影响,以及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时间(0、10、20、30、40和50d)的动态变化。并结
学位
越橘(Vaccinium)种质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其中部分种类如蓝莓、大果蔓越橘和红豆越橘的果实营养丰富、花青素含量高而受到关注,现已成为重要的小浆果果树。种质资源流失速度的加快和保存成本的增高,如何采用新的技术更加低成本和高效地保存种质资源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由于超低温保存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不易产生变异和可长期保存等优点,成为了种质保存的理想方案。本试验以越橘组培苗为试材,对包埋玻璃
学位
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明确越橘各器官的内源激素年周期变化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果实中内源激素对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本试验以越橘品种?北陆?(Northland)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相同生态条件下的各个器官(花、果实、花芽、叶片、新梢和须根)中的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3)及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
学位
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F.vesca)因其基因组较小(2n=14,240Mb基因组),生殖周期较短,容易成活,可依靠种子和匍匐茎等繁殖,以及容易转化的优点,使其成为研究蔷薇科功能基因组学以及非呼吸越变果实发育与成熟等方向的模式植物之一。脱落酸(ABA)已证实在草莓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在模式植物森林草莓中关于ABA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的影响取
学位
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为兰科(Orchidaceae)文心兰属(Oncidium)植物,是重要的鲜切花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心兰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是兰花离体培养过程中相对于其他被子植物类群特有的发育现象,组织培养中通过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兰花组培苗。兰科植物的合子胚(又称原球茎)和体细胞胚(又称为类
学位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var.chinensis)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叶形狭长优美,花淡雅清香,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颇具观赏价值。目前中国水仙的颜色单一,只有白色和黄色两种颜色,使得中国水仙的观赏价值和产业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开展中国水仙花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中国水仙花色改良具有极大的意义。前期研究发现缺乏花青素是导致中国水仙花色单一的重要因素。花青素为类黄
学位
本文以白茶为供试材料,通过化学成分测定、感官审评,研究了白茶不同泡次茶汤内含物溶释及其与感官审评因子优劣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在供试白茶中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6.18%~47.70%、16.59%~17.46%、7.89%~8.07%,儿茶素组分中EGCG、ECG含量较高,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65.33%~67.54%、17.09%~21.08%,氨基酸组分中The
学位
本文以“黄旦”品种为试验材料,首先筛选茶树栽培方式: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然后利用人工气候室,系统研究茶树GA对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的响应规律,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茶树GA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与叶片光合特性、茶树生长的相关关系,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不同无土栽培方式处理30d,水培茶树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成熟芽叶占发芽总数的比率分别是基质培的3.58倍、7.90倍、6.8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