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资料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对脑出血所致的细胞凋亡具有较好疗效,但对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旨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半暗带区凋亡神经元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术前24 h治疗组、术后0、6、24 h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然后再将各试验组随机分为3 d处死组与7 d处死组。利用Narrow-Alley Test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并对神经元线粒体和神经突触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检测,术后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均出现偏瘫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逐渐减轻,到第7 d时各治疗组大鼠的不对称分值已经接近50%。免疫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Bax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Bcl-2/Bax蛋白比值增高;模型组中Bcl-2阳性表达3 d点较7 d点高。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正常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神经元内核固缩,胞质空化;多数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突触水肿,突触结构模糊,数量明显减少。各治疗组神经元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损伤程度明显好于模型组;神经突触形态结构也明显好转;其中7 d点各组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好于3 d点。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分析,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的体密度、数密度、比表面和比膜面均较模型组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突触体视学分析显示,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突触小泡数量多,呈圆形,体积、形态及分布均匀,突触间隙明显变窄,突触后致密区(PSD)增厚,突触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7 d点各组的神经元线粒体与神经突触的各体视学参数好于3 d点。结论①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脑出血大鼠的不对称分值,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②银杏叶提取物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的凋亡;③银杏叶提取物可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凋亡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保护神经突触;④术前24 h预防用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各出血后治疗组;而且出血后0、6h组的疗效优于24 h治疗组;用药7 d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3 d处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