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光”以不是客观物象的光,而是能体现艺术审美的光色。所有画面中的光都是对外界光线的一种模仿,只是艺术家通过对色彩和造型来营造一种画面关系。使观者产生一种光的错觉。“光”作为具象绘画中画面效果的构成因素之一,不仅可以渲染画面气氛,同时也对艺术家情感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画面中的“光”是对现实中光的模仿,以画笔、颜料等为媒介,通过艺术家之手,最终形成以色彩及造型所表现出的画面效果。而“弱光”作为画面中“光”之效果的一种,在明度、色调及视觉感知等方面与正常的自然光、曝光等有所差别,同样对作品整体情感的传达也与众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光线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情绪,强烈的光线和微弱的光线对人内心情绪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在绘画中创作者也是在利用光对人的视觉心理的影响来进行绘画创作的。在绘画作品中光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创作者通过对画面中光的主观处理来呈现个人情感;本文主要从画面形式、视觉心理等角度,通过“弱光效果”的特征入手展开讨论,论述“弱光效果”在具象绘画中对情感的传递作用;分析“弱光效果”作为基本形式语言所表现出的抽象与具体情感之间的关系。首先,文章第一章界定“弱光效果”的含义,将弱光效果的特征概括为模糊性、低明度、低饱和度,通过对“弱光效果”与“曝光效果”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明确“弱光效果”的概念;第二章,以毛焰、刘传宏等艺术家的作品为例,理论结合图像,具体分析绘画中“弱光效果”的特征;第三章主要讨论弱光效果的构成方式及呈现方式。分别从明度的降低、色彩的降调处理、模糊处理等三个方向,并结合人的视觉经验分析其呈现的依据;第四章,主要讨论“弱光效果”中的情感因素,首先分析“弱光效果”所表现的“抽象情感”与“具象情感”之间的区别,把“抽象情感”分为“弱光效果”与视觉心理的关系,以及“弱光效果”对意境美的呈现;把对记忆效果的表现作为“具象情感”,再进一步分析个人情感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将“弱光效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分析个人作品与论文之间的联系,以及作品的观念和呈现方式,以理论支撑实践,以实践佐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