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及一些新型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常有成瘾性、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依从性差等缺点。而中医药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病人依从性好,较西药具有优势,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医对焦虑症的研究多还处于临床经验总结,理论上的认识尚不成熟,焦虑症的中医病名尚没有明确的概念表述,临床研究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且大部分临床研究缺乏严格的对照;对广泛性焦虑症更是缺乏明确的认识,导师郭蓉娟副教授在对78例广泛性焦虑患者中医症状学调查后,综合统计学分析并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广泛性焦虑的主要病机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心血,心神不宁;早期的主要证型为气郁化火;属中医“郁病”范畴。由此提出广泛性焦虑症的主要治法为疏肝泻火,养血安神,并自拟静心安神汤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拟对静心安神汤治疗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进行较规范的临床对照观察,以验证导师提出的理论假说的正确性,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丰富发展中医有关焦虑症的防治理论。目的:探讨中药静心安神汤和西药黛力新对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65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原则,设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静心安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黛力新治疗,疗程为4周,以自制《静心安神汤治疗气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调研表》为基础进行临床观察,临床疗效使用HAMA量表和中医症状观察表进行评定,最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评分情况进行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在治疗2周时,两组HAMA分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3.80,P<0.01);至第4周时,两组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HAMA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t=2.314,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疗效相似。(2)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极显著差异(t=3.355,P<0.01);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观察表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t=3.120,P<0.01),说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中医疗效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的疗效经Ridit分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9例,显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