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百年进程与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脉络是基本一致的。这也是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20世纪之前,数千年的阶级社会演绎的主要是艺徒问业、师徒相授的艺术设计教育形式。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这种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形式固然没有大的变化,但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育风尚却间见层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异彩纷呈也正印证了这一点。虽然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一直“在野”,难以取得与后来居上的儒家“正统”教育相平等的教育地位,但这种“百工”之“世业”却与儒家“正统”教育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主体.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后期封建势力之势如鲁缟之际,当“德上艺下”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社会面前那么不堪一击的时候,也就预示着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转型即将来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人船坚炮利的威慑,震撼了一部分清醒的图人,他们开始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法,林则徐、魏源等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有识见的中国人开始质疑那“虽盛德亦无所用之”(曾国藩)的“德上艺下”的传统教育观,重视周济时用的。一技一艺之流”,近代中国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西学运动--洋务运动。兴实业、办学堂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学堂中的技术学堂如福州船政局等所开设的图稿绘画科、工业图样科等技术设计教育中已经孕育艺术设计教育近代化的萌芽;此外,教会学校如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等也涉及到了近代化艺术设计教育的某些形式;另外,20世纪初兴起的一些师范学堂、女学堂和工艺传习所中所开展的工艺和技艺教育中,也开始了一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尝试.它们奏响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近代化的先声。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运动的影响下,在清末“新政”的基础上,在“五.四运动”之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倡导中,伴随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发生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迎来了近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兴盛,拉近了中国与世界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距离,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比较高的起点。然而,日本侵华战争践踏了发展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环境,虽然国统区、解放区中还有零星的艺术设计教育,但在那悠关民族、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哪怕对近代艺术设计教育火种的保存都那么艰难,更遑论发展。其后国共内战又延缓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进程。新中国百废待兴,建国后的十七年,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宝贵时期,但由于当时我国社会的起点低、底子薄,特别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形态,还不存在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艺术设计教育依然只是近代化形式的深化。同时,因应提高国际地位和出口换汇的国家需要,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壁垒森严,这时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甚至出现了片面发展的现象。之后,接踵而至的十年文革更抑制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我国开始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实在是20世纪后二十年左右的事,虽然之前也曾经出现过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这二、三十年,尽管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错误,但都没有阻止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和发展的步伐。今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之状况已远非昔比,虽然它还存在不少弊端,但认识和消除这些弊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努力正在进行。鉴往知今,求是笃行。立足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透过教育学的视野,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的演绎轨迹和特性。目的正在于此。这种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也是对研究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新创举。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最大限度的协调统一,城市的自然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
期刊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文学艺术最繁荣的时代,也是历史上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成熟阶段,研究唐代绮罗人物画的绘画语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等角度结
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国家室内装饰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是建筑装饰行业对设计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级别鉴定的权威性依据。在该行业范围内开始逐渐受到设计从业人员和企业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