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健身俱乐部行业为代表的体育休闲产业是受国家重点关注且涉及民生的重要产业,在上海健身休闲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的前景下,如何利用产业政策引导改善各俱乐部的市场行为,使整个行业内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健身俱乐部的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俱乐部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弊端,寻找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业治理模式,并提出可以有效维护上海健身俱乐部市场良性竞争的建议,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上海健身俱乐部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发展成果显著与行业评价较差并存的特点。市场内各种俱乐部普遍采取“预付费会员制”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前期投入巨大、回报较慢的健身俱乐部,同时又符合交易完成周期长的特点,也可以帮助消费者培育健身习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过于注重预付费功能的情况也带来了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弊端。第二,在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方面,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会采取不同的市场行为来销售自己的会员制产品。高档健身俱乐部采用高价定价法及口碑营销,注重给消费者最好的健身体验。连锁型健身俱乐部以快速扩张发展为目标,采取满意定价策略、产品设置十分灵活,教练背负着巨大的销售压力。新型健身俱乐部将线下营销模式移植于线上平台,同时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在短时期快速发展。私教工作室专注于私教课程的销售,定价及营销推销方式仍然与连锁健身俱乐部并无差异,健身教练同样背负着销售压力。第三,虽然各类型健身俱乐部的定价及营销行为多样且差异性较强,但是在市场创新行为上整个行业内都比较少见。第四,在市场绩效影响市场行为方面,消费者对高端健身俱乐部对服务的重视给予了较高的满意度;新型健身俱乐部利用其价格优势初入市场就得到了较好的评价,但其创新行为还需继续深入发展并经受实践的检验;连锁型健身俱乐部的满意定价及重视销售的营销手段使其在定价等方面有较强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售前与售后服务差距大造成不满意度高的市场效果;私人工作室脱胎于传统健身俱乐部,吸引到了参与健身锻炼目的性强的消费者,但教练员身兼多职的弊端还需要俱乐部在未来加以改善。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应该规范俱乐部的“预付费会员”销售、避免出现不良市场行为,同时引导健身俱乐部重视对“预付费会员制”进行创新。在市场结构方面可采取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强化行业协会治理职能等方式协调行业内的各方利益。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可制定行业内不良企业接管制度与预付款保险制度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在鼓励市场绩效等方面可通过政府购买行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市场导向性特点引导市场进行创新,发挥市场活力促进健身俱乐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