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汇读音标注问题传统上被认为是属于语言学界的研究范围——在与汉语国际教学有关的读物中,词语读音的标注用拼音或者国际音标而进行,所以没有必要找任何别的方法。但实际上,不是任何对外介绍汉语及中国文化有关的教材都用拼音。具体而言,俄文版的中国历史、文化教材,因为属于全俄文的文本,所以只能与其他俄文文本相同使用音译方法来转录其中的专有名词。那么,该词音译的读音与汉语词真正的读音就出现了较大差距——从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给汉语初学者自习带来了困扰,也对他们正确掌握汉语语音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个问题很值得教学者的关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目前最广泛运用的俄文音译法在教材中使用所引起的不便,论证了该问题与教学工作的联系,确定了问题伸展范围,分析了之前的研究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解释:为什么一些初看起来很合理的对策实际上不合适或者无法实现,甚至到如今也没有落实。作为该推论的结果,确定了本研究之目的——通过教材排版结构的改变,而使得文化类读物脱离其他俄文文本,变得更接近对外汉语教材。本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个简单的俄文注音方法用作伴随拼音的辅助工具,而所设计的这些俄文字母的标注也能在汉语语音教学中使用。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俄文字母注音系统,从而为自己随后的新注音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该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传统俄文注音系统的主要用处是音译,所以它大量接受本语言的影响,这便是此标音偏差的来源。本论文的第三部分是新注音法的结构设计:给大量语音设定了新的俄文标注方法,创造了独立的规则系统,限定了此注音法的使用范围。作为结果,准备了教材排版方案推荐给出版社使用。本论文第四部分包括证明新标注法可用性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没有汉语学习经验的俄罗斯人无法直接读汉语拼音;√音译法不能当作拼音的解读工具;√新注音方法能够承担解读拼音的功能。本论文第五部分中设计了新注音方法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使用方案:要用俄文字母的标注和与俄文语音的比较方法来引导学习者体会汉语语音发法与自己母语之相似与否,从而介绍了可用于语音教学中的一个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