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称关系表达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语义功能语法、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参考哲学上的“对称破缺”及“对称近似”等理论方法,直接根据Pierce、Haiman等学者从功能认知角度提出的对称象似性原理,主要探讨了汉语表达对称关系的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初步建立了汉语的对称关系表达系统。本文讨论的对称关系,指的是两个事物之间、两种事件之间、两种事理之间的一种双向的、对等的、匀称的、平衡的语义关系。根据对称象似理论,事物或者事件之间的交互性关系、同时性关系、交替性关系都是对称性语义关系。对称语义关系主要通过词汇和句法两种手段表达。全文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表达对称关系的词汇手段,即对称关系实词所表达的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实词是一个跨词类的语义功能聚合类,包括对称关系动词、对称关系形容词、对称关系名词,它们都至少涉及两个对象,而且这两个对象之间彼此有相同的行为、性质或者关系。着重考察这三类对称关系实词不同语义小类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并且用对称关系解释了一些歧义、成分的位置互换等语言现象。 第二部分,考察表达对称关系的句法手段。根据句法手段所表达的对称语义关系类型,分三个层次讨论:(1)交互性关系的句法表达;(2)同时性关系的句法表达;(3)交替性关系的句法表达。重点考察了相应地表达三种对称语义关系的三种对称标记(交互标记、协同标记、交替标记)和相关对举结构以及平行格式等。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考察了三种对称标记,解释、辨析了一些同义、相关对称标记的不同共时表现。从表层表达功能和深层容纳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表达同时性、交替性语义关系的一些典型对举结构和平行格式,对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称关系句法表达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变形金刚为研究标本,研究了中国“80代”的消费主义特征。文章认为,“80代”的成长期和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转向的变革期基本重合。1998年开始,80代对变形金
如果说上海和香港构成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那么对解放后的张爱玲来说,上海、香港、美国有她的三地情缘,她后来最重要的中长篇创作,《十八春》、《小艾》,《秧歌》、《赤地之
鲁迅曾经用日文写过几篇文章。尤其在1930年代发表的杂感文之类的作品,其内在思想和意义非常深远。比如,他在1935年发表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明确揭露孔夫子和统治者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