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研究 ——基于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拥有权利担保融资方式,以其控制权不转移的优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迅速发展,为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契机。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一把双刃剑,在监管环境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必然存在负面的影响。首先存在股价下跌至警戒线控股股东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其次股权质押也很有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实施利益侵占、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而这种行为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仅是股东的个人行为。在发生股权质押后,为了避免控制权转移的风险,控股股东有动机也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干预。真实盈余管理作为操纵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控股股东极可能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股权质押期间的经营业绩,稳定质押股票的价值,避免股价下跌引起的控制权转移的风险。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价值。本文对以往学者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股权质押制度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真实盈余管理和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2013-2019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借鉴温忠麟对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验证了真实盈余管理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价值关系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导致弱化激励和强化侵占效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升高,企业价值出现显著下降。(2)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向上操纵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增加,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企业价值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这种中介效应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3)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会将真实盈余管理的销售操纵、生产操纵和费用操纵三种手段相结合来向上调节盈余。但相比较而言生产操控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最高,证明发生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采用生产操纵的手段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的贡献在于研究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间接作用机制,而且进一步发现了发生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采用生产操纵的手段来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本研究的不足在于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只考虑经营相关的手段,实务中企业也会通过出售非流动资产等一些非经营活动的手段来操纵盈余。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而且值得后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的架构乃至其具体运行状况均会影响到企业研发创新的水平和质量,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监事会结构以及监事会成员背景对于企业创新发挥的作用却长期被以往研究忽视。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事会享有《公司法》1规定的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等法定权利。有权监督并审议重大的研发事项和研发资金使用情况,对于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研发决策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基于此,本文
新世纪以来,我国多次爆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甲流”“埃博拉”等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全球性危机,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也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相关新闻成为媒体报道的聚焦性内容。作为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呈现出什么样的内容特征?其运用什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但是许多企业出于自利目的,可能会有一些税收规避行为,从而使原本应该从企业流入到国家的收入继续留存在企业,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在税收征管的作用下,企业的避税行为虽然得到了抑制,但是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毕竟有限,应从企业的内部治理角度出发,双箭齐下,对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进行更好的制约。近年来,由于女性高管在公司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推进,县级政治巡察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专门在新修改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巡视巡察工作条例》对县级政治巡察工作作出了规定,在此基础上,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为县级政治巡察工作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权威。开展县级政治巡察工作是巡视这一全面从严治党“利剑”向基层的延伸和拓展,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县级政
建设高标准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成本,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管控,引导督促上市公司专注质量,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要抓手。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公司从投资者募集资金以健康成长和扩大经营,投资者进入股市来分享公司发展和经营的效益。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不仅是剥夺了投资者自身的权益,
本文以2014—2019年公告并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企业的长期效率指标——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情况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通过合理设计员工持股计划并顺利实施后,能够有效降低非效率投资水平,从而使企业趋于预期的最佳投资水平。也就是说,企业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有效改善其投资效率。但随着员工持股计划激励范围的不断扩大,一味强调“公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社会主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营商和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创新创业和贷款消费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市场主体面临的经营风险加大,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空前严重,加之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导致居民个人债务陡增,债务违约风险空前增大,给居民个人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在我国通过立法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呼声渐次高涨。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有关个人破产立法的
在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投资拉动,但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工资上涨、人口老龄化等,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再者,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趋紧形势下,中国未来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然不再适用。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动力,而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员工是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来源,他们不仅仅是劳动者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开放度与成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受实体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和金融领域高额投资回报率的双重影响,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活动成为普遍现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探讨企业金融化的动机和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实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和
201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中简称《指导意见》),自此我国公司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践慢慢推广开来。一直以来,外界都对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持较积极的态度,不少研究也表明其对提升公司基本面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市场中始终存在担忧的声音——由于这让更多人的利益与股票价格挂钩,公司除了努力改善业绩外,也有着操纵二级市场表现的动机。与此同时,在我国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