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据文献分析制定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就诊的IBS患者临床信息调查研究,分析目前IBS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一般情况、诱发及加重因素等;根据中医四诊资料,分析TBS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肝主疏泄”的相关性,进一步为IBS的预防、控制和治疗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查询各数据库收录近年来有关IBS的现代研究文献,提取相关的症状、证候要素、证候,总结IBS可能的病因病机与证治规律,据此制定IBS临床信息采集表。应用IBS临床信息采集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就诊的IBS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利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利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探索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点,并与调查时所使用的《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的辨证分型标准的证候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和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根据中医证候特点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肝主疏泄”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腹泻型占90.4%;女性占64.4%;男:女为1:1.81;青年者占69.2%;文化程度为大学和(或)以上者占52.9%;经济收入一般者占79.8%;在职者及学生合占比例为76.9%;平素饮食口味有偏好者占51.0%;IBS发生的诱因或加重的原因与季节相关的占29.8%,夏季比例最大(16.3%)。77.9%IBS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有其他原因诱发,劳累占21.2%,饮酒有10.6%,受凉占30.8%,饮食不慎占59.6%,情绪因素中紧张比例最大,占39.4%。IBS患者表现为腹胀者占57.5%,饭后腹胀或排便后腹胀缓解者占53.8%;IBS患者表现为腹痛者占71.2%,排便后腹痛缓解者占47.1%;大便次数增多者占88.5%,粪质偏烂者占91.3%;痛泻者占76.9%;有便秘(大便次数减少)者占16.3%。约2/3IBS患者具有情绪精神症状,烦躁者占56.7%;急躁易怒者占49.0%;精神抑郁者占57.7%;焦虑者占48.1%;忧郁者占43.3%;紧张者占53.8%;情绪低落者占37.5%。中医诊断,便秘者占5.8%;腹痛者占43.3%;泄泻者占51.0%;证候分型中肝郁脾虚比例最大,占85.6%:肝郁气滞者占2.9%;脾肾阳虚者占3.8%:脾胃湿热者占7.7%。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证素辨证体系及专家临床经验,初步认为在聚为5类,分为4型(脾胃虚弱、肝胂不和、肝郁脾虚、脾胃湿热)时,症状指标分散性良好,证型分布清晰,因此考虑本研究分为4种证型时最为符合统计学要求及临床实际情况。结论:IBS忠者各亚型中以腹泻型最多;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发病人群分布以青年居多;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收入一般的人群更易患IBS:IBS患者饮食倾向于进食海鲜、辣椒,夏季常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IBS患者普遍有较差的精神状态,精神因素为IB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IBS常以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为首发症状:IBS忠者同时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结肠外症状。IBS中医病机常责之为肝郁脾虚,不同病变阶段的临床表现均不相同,但基本病机总离不开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分析得出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特点基本与经验辨证及临床相符,证明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方法是可以用来科学、客观的支持临床诊断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所提出的对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型标准能基本代表广州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特点,对IBS的治疗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