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借助网络进行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传递,并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国界、跨越时空界限的信息流,这对政府公信力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对地方政府尤为如此。新时代里,人们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政府公信力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同时也是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多变、政出多门、朝令夕改、职能不清和失信于民的现象时有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需要我们思考地方政府如何取信于民、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本文从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内涵和信息社会的相关理论入手,阐述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即: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能够加强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保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促进地方民主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杠杆。文章列举了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一是政策方面;二是行为方面;三是绩效方面。并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委托--代理关系、社会的变迁、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而其内部原因则当属政府本身,包括政府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行政权力运用不当、决策不科学和行政人员的自利性导致的腐败和行政成本过高。文章最后提出了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途径,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由“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由“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推进政府的精细化管理,以降低行政成本;完善行政制度,实现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包括地方政府的诚信制度、监督机制和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政务公开,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强地方道德文化的建设,构建信息化社会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