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病理学特征,探究各时间段之间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并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PBE)计数、鼻窦CT评分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计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 )提供参考。
【方法】
1、选取2008年、2012年及2016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鼻息肉切除手术的CRSwNP病例,制定合理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资料。
2、将符合研究标准病例的鼻息肉标本进行切片,行HE染色,计数标本中炎性细胞(Eos、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每个标本计数10个高倍视野,取其平均值,根据组织Eos计数将病例分为Eos浸润组(ECRSwNP)与非Eos浸润组(non-ECRSwNP)。
3、收集鼻息肉患者术前血常规中PBE计数及鼻窦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术前CT按照Lund-Macka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4、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鼻息肉组织中各种炎性细胞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并对组织Eos计数与PBE计数、Lund-Mackay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PBE计数及Lund-Mackay评分是否可作为指标预测ECRSwNP。
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表示,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采用卡方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患者男女性别及ECRSwNP、non-ECRSwNP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因素在CRSwNP发病中男女性别及ECRSwNP、non-ECRSwNP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ECRSwNP炎性细胞及其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炎性细胞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鼻息肉组织中Eos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浆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0.05);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
4、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non-ECRSwNP炎性细胞及其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炎性细胞总数明显减少(P<0.05),鼻息肉组织中Eos、淋巴细胞、浆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但其所占炎性细胞比例保持不变(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
5、采用Pearson分析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PBE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三个不同时间段的r值分别为0.275、0.435和0.505,P值均<0.05,但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PBE诊断ECRSw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703和0.755。
6、采用Pearson分析Lund-Mackay评分与鼻息肉组织Eos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34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
【结论】
三个不同时期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Eos计数相对稳定,但所占炎性细胞总数的比例上升;non-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上升,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鼻息肉患者PBE计数水平与组织Eos浸润呈显著正相关,Lund-Mackay评分亦与组织Eos浸润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均可作为临床诊断ECRSwNP的参考指标。
观察不同时期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患者的息肉组织病理学特征,探究各时间段之间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并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 PBE)计数、鼻窦CT评分与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计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 )提供参考。
【方法】
1、选取2008年、2012年及2016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鼻息肉切除手术的CRSwNP病例,制定合理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资料。
2、将符合研究标准病例的鼻息肉标本进行切片,行HE染色,计数标本中炎性细胞(Eos、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每个标本计数10个高倍视野,取其平均值,根据组织Eos计数将病例分为Eos浸润组(ECRSwNP)与非Eos浸润组(non-ECRSwNP)。
3、收集鼻息肉患者术前血常规中PBE计数及鼻窦CT检查影像学资料,对术前CT按照Lund-Macka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4、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鼻息肉组织中各种炎性细胞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并对组织Eos计数与PBE计数、Lund-Mackay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PBE计数及Lund-Mackay评分是否可作为指标预测ECRSwNP。
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表示,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采用卡方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患者男女性别及ECRSwNP、non-ECRSwNP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因素在CRSwNP发病中男女性别及ECRSwNP、non-ECRSwNP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ECRSwNP炎性细胞及其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炎性细胞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鼻息肉组织中Eos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浆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0.05);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
4、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段non-ECRSwNP炎性细胞及其总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炎性细胞总数明显减少(P<0.05),鼻息肉组织中Eos、淋巴细胞、浆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但其所占炎性细胞比例保持不变(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
5、采用Pearson分析鼻息肉组织Eos计数与PBE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三个不同时间段的r值分别为0.275、0.435和0.505,P值均<0.05,但其变化趋势并不一致;PBE诊断ECRSw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703和0.755。
6、采用Pearson分析Lund-Mackay评分与鼻息肉组织Eos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343,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
【结论】
三个不同时期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Eos计数相对稳定,但所占炎性细胞总数的比例上升;non-E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总数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所占比例上升,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鼻息肉患者PBE计数水平与组织Eos浸润呈显著正相关,Lund-Mackay评分亦与组织Eos浸润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均可作为临床诊断ECRSwNP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