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何传启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单产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几乎持平,但是农业现代化仍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靠人才,学术型研究生是我国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中流砥柱,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基本依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事业大力支持,使得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输送了大批农业杰出人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在农科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农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农科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数较少等问题。面对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和创新能力广为质疑的国内环境,系统研究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成才规律及培养创新问题,对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学术素养的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沿着“理论探讨—成才规律—现状分析—国外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循序渐进地提出了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创新对策建议。本文借助文献资料,以我国工程院农学部74位院士为例,分析和揭示了农科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即政府引导规律、内在驱动规律、教育培养规律、实践成才规律和探索创新规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以学术型人才的成才规律为主线,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但还存在着政府实施优惠政策效果不佳、学生攻读农学硕博士的兴趣不浓、学校培养与学术能力培养脱节、学校校内实践基地匮乏、学生探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本身方面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对于美国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发现,他们在科研资助、课程学习、考核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学习国外经验,我们要树立农科学术型研究生服务社会的培养理念、增强农科研究生招生的针对性和多元化、推动农科研究生资助多样化、实施农科研究生多重指导、促进农科研究生多渠道发展学业、改善农科研究生的考评方式。本文依据理论探讨,在成才规律基础上,分析国内培养,借鉴国外经验,认为我国农科学术型研究生需,修订目标,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深化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改革,加强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农科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