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学者们不仅翻译介绍了一批西方生态环境史论著,而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问题,并推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在学界既往的环境史研究论著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讨论或涉及了西北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其中一些讨论涉及了清代以来西北地区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及影响,并且研究成果相当丰硕。虽有一些中外专家、学者从生态环境科学角度给予某些关注,并不时有相关论著问世,然而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状况最为复杂、显著,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全面,所以以西北地区为范围,以近代为时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其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的文章,有待研究者去完成。故本文以近代以来(从1840—2016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史方面的相关论著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从而把握其中的研究特点,最后通过对相关史料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以来西北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的历程。关于其研究历程,文章分为晚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个时期。第二部分:近代以来西北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文章按照理论、原因、过程、影响、保护与建设五个方面对近两百年来有关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的论著进行分类归纳与梳理。第三部分:近代以来西北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评析。在第一、二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分析并加以思考,概括总结得出近代以来西北生态环境学术史研究的特点、方法、趋势、缺陷以及改进的方法。生态环境史研究是国内外史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是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老问题。我国政府和学者对此都特别关注。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必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对此地区的生态环境研究进行学术史方面的梳理与思考,有利于对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并且也能够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