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正遭遇到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等冲击,许多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不知所措、道德知行不一屡见不鲜、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仍不容乐观。道德同一性理论指出,道德同一性在个体道德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联接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因此,培养道德同一性,是帮助大学生从价值多元化的困惑中走出来,并确立坚定的道德价值观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道德同一性界定为:个体将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观内化到自我意识中,使理想的道德自我符合社会期待,并使自身道德行为与道德意识保持较高吻合度的过程。较高的道德同一性水平,有助于个体道德价值观的确立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其道德知行合一的实现。因此,开展大学生的道德同—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由以下思路构成: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建议。首先,以重庆市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展开调查研究,从内在化和表征化两个维度对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现状进行了解,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影响因素进行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归纳出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道德自我一致性低;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理想;家庭道德教育影响弱化;道德实践活动参与度低;同伴影响;社会道德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道德同一性建构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培养建议,以期有助于大学生道德同一性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研究从同一性的角度,借助调查研究,关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确立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希望能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