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具备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只有人们进行道德实践,道德才会显现其价值。道德激励是现今在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中交叉使用的一个理论概念,指的就是如何激励人们采取道德行动、进行道德实践的问题。当前,道德冷漠、道德空场等现实悲剧频发,社会面临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理想失落的道德困境,重视道德激励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媒介拥有强大而广泛、渗透性强的影响力,其构建的道德信息场能影响人的态度与行为。本文结合道德激励和传播学的理论知识,认为媒介可以通过提供激发受众作出道德选择的信息,以提高受众选择道德行为的概率,促使受众进行道德实践,也就是说媒介具备道德激励功能。媒介道德激励功能是在良性的拟态环境中实现的,它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启动道德需要激励机制、道德期望激励机制和道德强化激励机制而实现,并且,确认道德价值是媒介道德激励的起点,道德评价是媒介道德激励的关键,维系道德公平感是媒介道德激励的保健因素,道德理想激励是媒介道德激励的终极目标。在媒介道德激励功能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感动中国》栏目和媒介在“小悦悦事件”中的相关报道进行案例研宄,探析了媒介道德激励功能的实践情形,并在实践情形的反观下,本文提出媒介伦理道德失范,和道德激励本身的复杂性、媒介道德激励意识淡薄、典型报道式微等客观现实导致的媒介对道德激励的把控难度大,是实现媒介道德激励功能要面临的现实困境,媒介应在加强媒介自身伦理道德建设的同时,积极树立道德激励的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逐渐掌握道德激励的原理和规律,把握好扬善抑恶、加强舆论监督助力社会公平制度建设、树立道德权威崇高道德理想、有意教授道德伦理抉择技巧等当前媒介道德激励等具体工作内容。媒介道德激励功能理论是专门于道德实践层面对媒介道德功能的探析,是对媒介道德功能的创新性探宄和拓展,具备很强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