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海域表层沉积物氮赋存形态及释放潜力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氮、磷等营养盐的重要“源”和“汇”,在平衡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和营养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氮是海洋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其含量和比例的改变会成为浮游植物和藻类的群落结构及生长的限制因子。据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溶解无机氮(DIN)成为渤海海域的主要超标物质之一,而黄渤海海域海水中的DIN主要来源于沉积物。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不同在氮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能释放的氮量也不相同。氨氮和硝态氮是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的主要形态,研究沉积物对氨氮和硝态氮的释放过程以及对释放通量的拟合是了解沉积物中氮循环的重要步骤,也有助于环境质量的评估。本文以2019年4月份在渤海中部海域用不锈钢抓斗采样器采集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将总氮(TN)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浸取态氮(SOEF-N),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各不同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各形态氮的影响机制和对海洋上覆水的生态作用;同时通过实验室内模拟实验基于响应面法研究了温度、震荡频率和pH对表层沉积物中溶解无机氮的释放规律。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各氮形态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上,可转化态氮(TTN)的含量变化范围为76.22-129.49mg/kg,各TTN含量为SOEF-N>IEF-N>SAEF-N>WAEF-N,各氮形态的分布差异主要受陆源有机质的输入差异和洋流流向的影响,而TN主要受到区域有机质输入含量的影响。TTN含量越高的区域说明了此区域有更强的外源输入,IEF-N含量越高的区域有更强的氮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SOEF-N、TTN、NTN的含量主要受TN和粉粒含量的控制,而与Ca、Mn的含量相关性较小,金属元素Al、Fe的含量对IEF-N含量的影响较大。(2)各氮形态的释放量与释放能力也不相同,释放量顺序为IEF-N>SAEF-N>SOEF-N>WAEF-N,释放比例为IEF-N>WAEF-N>SAEF-N>SOEF-N,分别有69.83%的IEF-N、64.93%的WAEF-N、56.27%的SAEF-N、29.56%的SOEF-N将再次释放。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沉积物中SOEF-N的释放与粉砂含量呈负相关,而与砂含量呈正相关;SOEF-N与上覆水中Chla和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都呈负相关,说明SOEF-N的释放对其影响较少,而表层和底层水Chla和DIN分别具有极强的正相关(r=0.803,P<0.01;r=0.831,P<0.01),这可能意味着在研究区域内,水柱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层。(3)DIN通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时达到最大;NH4+通量随振荡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而NO3-+NO2-通量随振荡频率的先增加后减小,在150r时,NO3-+NO2-通量取得最大值;NH4+通量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7条件下达到最小后开始增大,NO3-随着pH的增大一直增大。Box-Behnken(BBD)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环境因子与DIN通量间的拟合关系均为二次多项式且模型显著,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条件下DIN的通量规律。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NO3-+NO2-通量影响显著(P<0.05);温度和振荡频率交互作用对NH4+通量影响显著(P<0.05)。T=6.33℃,r=156.16 r·min-1,pH=7.14是渤海沉积物通量交换的最不利条件,NO3-+NO2-、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2.42 mg·(m~2·h)-1、2.99 mg·(m~2·h)-1,各响应值取得最小。综上,渤海表层沉积物是渤海海水的氮源,即DIN从水中汇入沉积物的量少于从沉积物中释放到水中的量。
其他文献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主要栖息在太平洋北部的温带水域,是我国海洋渔业中重要的经济鱼种之一。目前有关秋刀鱼生长、死亡、资源利用状况研究相对较少,为对其资源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及资源合理利用,本文基于2019年在西北太平洋进行捕捞调查所获得的秋刀鱼生物学数据,使用体长频率分析法探究秋刀鱼渔获组成及生长参数,使用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和Pauly经验公式对秋刀鱼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
学位
鱼类补充群体在鱼类种群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幼鱼补充群体的丰度和空间分布决定了种群动态,其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并密切影响着渔业资源状况。了解一个鱼种的补充过程及其主导因素(如捕食、温度等)并探究不同群体的来源性,是研究鱼类种群和渔业管理的基础。在研究鱼类出生来源的诸多方法中,耳石微化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量化单个鱼类的运动和连接模式。在解决鱼类混合群体识别、出
学位
为研究天然虾青素对超氧阴离子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适当改进,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无水乙醇溶解虾青素,通过分析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物在325 nm附近的吸收变化评价虾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典型的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α-生育酚进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虾青素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明显高于β-胡萝卜素和α-生育酚。
期刊
拖网是一种依靠渔船拖曳的过滤性渔具,将目标渔获物拖捕入网,实现瞄准捕捞的目的作业方式。拖网系统是由拖网及其属具组成,其中,网板是拖网系统中重要的渔具构件,主要作用有增加网口水平扩张及驱赶鱼群入网。网板在拖网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约占拖网系统阻力的30%,无形之中增加了拖网作业的经济成本。发展高效、低碳、节能型渔具渔法是新时代下渔具发展优化的方向。网板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网板水动力特性、流场特性及结构优化
学位
报纸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海域之中蕴藏丰富的渔业资源。据估算,北部湾现存资源量为16.9×10~4 t,鱼类多达244种,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渔场和南海北部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之一。其中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是该海域主要优势种和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具有重要经济地位。评估带鱼的种群参数及资源状况、了解其资源密度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其空间聚散的变化特征,是确
学位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南北跨度大,在赤道海域可向西延伸至140°W左右,是我国主要捕获的经济头足类之一。东太平洋海域广阔,初级生产力高,占整个太平洋海域面积的22~23%。东太平洋海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同尺度下的海洋学特征(如中尺度涡旋、西边界沿岸上升流、热带不稳定波等)对浮游生物与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物种的分布特征。为此
学位
剑鱼(Xiphias gladi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三大洋的顶级掠食者,也是中国远洋渔业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的主要兼捕渔获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表达鱼类种群状况的关键统计指标,准确可靠的CPUE在印度洋剑鱼资源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许多以往的CPUE研究表明了CPUE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标准化,如:资源丰度、捕捞效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上升,愈发受到关注,国家先后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发展理念,露天矿山永久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中材株洲马家桥矿区永久边坡为例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采用了厚层基材喷播、客土喷播和藤本植物复绿多种生态修复工艺进行植被恢复,建立截排水及养护系统,加强植被与边坡监测,达到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期刊
东海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所在地,但是近年来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渔业资源发生很大的衰退。虽然通过伏季休渔制度,我国东海区的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地养护,但休渔期的设置一直在调整和探索中,尚未体现出休渔制度的最大价值。休渔期制度对于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研究也比较少,效果尚难明确。基于此,为了对东海渔业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与保护,探讨休渔期设置对于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养护作用。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