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脊神经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在显微镜下对10例男性尸体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颈段脊髓后根所含的各级神经束组成进行统计描述,对颈段各节段脊髓后根的粗细进行测量并比较,并通过解剖颈椎间孔与椎间孔处脊神经根的关系,为临床处理该区域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考。总结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价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防腐的尸体颈部标本10例,分离肌肉,暴露颈椎椎板,切除C3-T1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和椎间关节,暴露硬脊膜和脊神经根。切开硬脊膜,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直尺(精确度1mm),对10例(20侧)C3-T1各节段颈段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对C3-T1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的粗细进行测量并比较;通过测量椎间孔及其相对应的椎间孔处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析椎间孔及其相对应的椎间孔处脊神经根的关系。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颈部各节段脊神经后根所含神经小束、神经亚束、神经束的数目基本一致,但C6后根所含神经小束、神经亚束较其他后根略多,且各级神经束也较其他后根粗大,C6脊神经后根也最为粗大;颈椎间孔矢状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颈段脊神经根与相应椎间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比值,下颈段(C5-C7)较上颈段(C3~C4)比值大。临床分析18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和(或)麻木者13例,枕颈部疼痛7例,根性疼痛10例,四肢不同程度瘫痪6例,肌肉萎缩5例,呼吸困难1例,排尿障碍3例,后组颅神经受累1例。平均病程21±8.7个月;术后病理大部分为神经鞘瘤(8例),其次为脊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各I例),硬膜外脂肪血管瘤(1例)。经过平均(12.3±1.5)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颈C6脊神经后根手术中最容易受损,为颈髓最为重要的节段;脊神经根受压症状与脊神经根本身的粗细和椎间孔相对大小以及管内的软组织受损有关,下颈段(C5~C7)病变较上颈段(C3~C4)病变症状发生较早及较重。高位颈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但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于误诊,MRJ是高颈段椎管内肿瘤诊断的首先影像学检查,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高,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技术日益完善,全切率提高,显微手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能够保护脊髓及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其他文献
阐述珠海发电厂 2× 70 0 MW机组的汽轮机油系统调试质量管理 ,通过 1、2号机试运 ,验证这套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urbine oil system commissioni
本文经过同李晓伟教授面对面深入的对话交流,查阅其相关的画册和书籍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概括出了其《再关系》系列作品中事物之间重构问题几个主要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的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并有效治疗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右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同左心室一样均有助于对
目的:探讨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考虑经济条件、老龄化程度抽取石河子市两个社区,每个社区各选取80名社区高风险骨
图形化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设计者应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彰显界面设计的微观质感表现,从而使得信息内容的传达更加新颖独特。
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及各项改革试验的稳步推进,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陆续启动实施,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所出现的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从而使高校田径运动会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能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和教
针对机械产品设计强经验、弱理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实例推理为主,结合知识库辅助设计的快速设计方法,论述了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机械产品快速设计方法的内涵与体系结构,重点
目的比较重度腹部枪伤伴失血性休克行损伤控制手术与传统一期手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雌性本地杂种猪腹部枪伤及放血后建立肠袢多处伤及失血性休克模型后,32只动物随
目的:观察大鼠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瘦素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以及乙酰半胱氨酸对瘦素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他们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