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和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漏诊率,分析超声和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探讨超声漏诊胆总管结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胆总管结石的超声诊断灵敏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普外科与消化科收治的同时行超声及MRCP检查,并经ERCP取石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和MRCP的漏诊病例数和经ERCP取石确诊患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数分别计算超声和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漏诊率。根据漏诊和非漏诊将研究对象分为漏诊组和确诊组。通过对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既往史、就诊情况、胆道系统情况和临床生化指标等信息;通过查询《齐齐哈尔市某三甲医院医师注册档案》,收集研究对象病历上对应的影像诊断医师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应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非正态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为61.9%,漏诊率为39.1%;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无漏诊病例,灵敏度为100%,漏诊率为0%。2.超声漏诊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住址和婚姻情况与超声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漏诊组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漏诊组患者的就诊方式和超声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漏诊组患者多为非急诊入院。5.发病季节、本次发病时长和病程在超声确诊组患者和超声漏诊组患者间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6.超声漏诊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和结石直径与超声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漏诊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和结石直径明显小于超声确诊组患者。7.超声漏诊组患者的影像诊断医师的年龄和从业年限与超声确诊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确诊组影像诊断医师的年龄和从业年限均较超声漏诊组大;影像诊断医师的性别、学历、职称在超声确诊组患者和超声漏诊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直径大小为超声漏诊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影响因素(OR=0.157,95%CI=0.033~0.737)。即每当胆总管直径增加1mm,超声漏诊胆总管结石的风险降至以前的15.7%。结论:1.本研究中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较低,漏诊率为39.1%;M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灵敏度度较高,未发现漏诊病例。2.超声漏诊组患者中以非急诊来院的就诊方式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超声确诊组组患者。3.超声漏诊组患者的胆总管直径和结石直径均明显小于超声确诊组患者。胆总管直径可能是影响超声漏诊胆总管结石的重要影响因素,胆总管直径越小,超声漏诊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越大。4.由于超声对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不高,因此建议对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用MRCP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