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汉字,同时汉语又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字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楔形文字、埃及文字、中国文字),汉字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作为炎黄子孙,研究好本民族的文字责无旁贷,而且,研究汉字有助我们整理继承古代文献,规范使用汉字,编纂修订辞书等。对汉字的研究自古有之,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称之为小学,至许慎形成完备的汉字学理论——六书,以后大小徐、郑樵、杨慎、戴震、《说文》四大家等贡献颇多,近现代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王宁、李玲璞、詹鄞鑫等名家辈出,在汉字学理论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本文选取汉字中的一种类型——会意字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会意字的发展演变规律,希望能以小见大从中得到启发,以有助于汉字的整体性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研究:1.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汉字历史悠久,每一个汉字大都经过了甲、金、篆、隶、楷、简等阶段,反映了历时状态下的传承演变。同时,在同一时段内,同一部件的变化往往规律性地反映在一批汉字中。历时纵向研究,上探会意字之源,下探会意字流、末;共时横向研究,穷尽性地研究小篆系统内每一个会意字在篆、隶、楷、简阶段的面貌。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上汉字发展有省简、表音的趋势,这与语音、语法、书写工具材料、社会发展等有关,作为汉字的一种,会意字也必然受其影响。微观上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结构上有着不同,因而在省简、表音方面亦有其独到之处。3.描写分析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对古文字(小篆及前代)中的会意字进行穷尽性地描写,尽可能地展现每一个字的细微变化,恰当定性;再结合数据统计,对会意字的变化进行定量。通过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考察会意字的演变过程,使研究更加科学化,提高准确度。本文从会意字的源、流、末三个层面,展现会意字的发展演变,综合历时与共时、宏观与微观、描写与统计多种方法。初步探讨会意字的起源,汉字脱胎于图画,会意的灵感也得益于图画构图;运用部件分析的原理,对《说文》小篆系统内的会意字进行重新检校,确定会意字的研究范围;以小篆为起点,罗列每一个会意字的隶书、楷书及简体字,通过比较同一字不同字体的异同,归纳总结会意字发展演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