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治疗脑梗死用药的相关数据,研究其用药规律,了解其主要中医诊断证型及影响因素,为中医治疗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为指导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中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病例,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过敏史、合并症、中医诊断证型、中成药制剂、方剂、单味药等临床数据,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秩和检验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中医诊断证型、影响因素及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到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神经内科病例3539例,出院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例541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488例,其中男性患者288例,占分析总例数的59.02%,女性200例,占40.98%,平均年龄66.83岁。春季发病患者166例,占34.02%;夏季发病患者53例,占12.91%;秋季发病68例,占15.98%;冬季发病201例,占41.19%;患者既往史:高血压占15.84%、糖尿病占13.85%、冠心病占12.42%。常见诊断证型中“风痰阻络”占30.12%;“气虚血瘀”占21.93%;“痰瘀互结”占14.55%;“肝阳上亢”占9.84%;“肝肾亏虚”占8.81%。Logistic回归统计显示风痰阻络证的影响因素中,年龄、发病季节的P值小于剔除变量0.10;气虚血瘀证的影响因素中,所有因素的P值均大于0.10;痰瘀互结证的影响因素中,发病季节的P值小于0.10;肝肾亏虚证的影响因素中,性别的P值低于0.10;肝阳上亢证的影响因素中,所有因素的P值均大于0.10。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有补阳还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使用率分别为17.92%、8.35%。常用的中药注射制剂有8种,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天麻素注射液(10.78%)、血塞通注射液(10.42%)、丹红注射液(7.67%);常用的中药口服制剂有8种,使用频率最高分别为三七通舒胶囊(6.80%)、通心络胶囊(5.50%)、天智颗粒(4.05%)。临床用药共涉及中药283味,用药总频次为10382次,单味药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89味,总频次达到9412次,使用频率为90.66%。常用药物涉及16类药物,活血化瘀类与补益类药物占使用总频次的40.69%。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事件25例,发生率为4.44%。其中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事件5例,发生率为0.92%;西药不良反应/事件19例,发生率为3.51%。结论:脑梗死的起病受到合并疾病、年龄、性别、季节等的影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60-80岁男性患者,在冬春季节最易患脑梗死疾病。脑梗死的主要中医诊断证型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肝肾亏虚证。补气活血,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中医临床治疗脑梗死较常规和有效的治法治则。中成药制剂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天麻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方剂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补阳还五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类为补益类与活血化瘀类。川芎、当归、甘草、茯苓、红花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