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余油田为中渗透裂缝性砂岩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综合含水高达88%以上,面临严峻的开发形势。这一时期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呈高度的分散状态,迫切需要通过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指导油田的开发调整工作,为综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本论文以吉林油田扶余油田中区城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工作,紧密围绕油田开发调整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小层精细对比、构造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及其非均质性研究、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等角度,精细刻画油藏的特征及规律。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成果:(1)通过构造研究,认为研究区为一个多高点的背斜构造。扶余油层发育4套砂组,13个小层,各小层厚度变化不大,发硬了比较稳定的沉积。(2)通过沉积相研究,确定了研究区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有14种微相。(3)通过油藏非均质性研究,包括河道平面分期界线(单砂体界线)的研究,总结了砂组间隔层与小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确定了砂体垂向连通关系。(4)在研究新井投产情况及对相应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本井水层信息,包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进行水淹层饱和度解释的新方法,并对研究区42口新井进行了解释。(5)根据新井水淹层解释结果和产液吸水剖面分析了资料所在区域的剩余潜力分析,并根据水淹解释结果与沉积、构造、单砂体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了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因素。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研究区油藏进行精细的描述,使油田在开发措施决策中依据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该油田的开发水平和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总体的经济效益,为扶余油田生产作出了贡献;同时,扶余油田是我国开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裂缝性中低渗透砂岩油田,此类油田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对国内同类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