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活史都具有两个不同阶段,即水栖的蝌蚪时期和陆栖或者水陆两栖的成体时期。大多数两栖类生活史中存在变态发育现象,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幼体到成体的形态特征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当然成体也有很多特征沿袭自幼体,即成体的很多性状在幼体期就已经决定了。因此,两栖类的很多研究都需要考虑幼体的生长发育。峨眉髭蟾隶属于无尾目角蟾科拟髭蟾属,变态发育,它的蝌蚪期非常长。这样长的发育期对成体以及整个物种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它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对其蝌蚪发育有更全面的理解。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青龙湾小溪的峨眉髭蟾蝌蚪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察和形态解剖、组织切片等实验,全面的了解峨眉髭蟾蝌蚪的生长发育,为后续峨眉髭蟾的相关研究打基础。我们对青龙湾小溪里的峨眉髭蟾蝌蚪进行4个多月的野外观测。通过对其窝卵数、关键时期的发育时长、各时期体形大小、食性及活动节律性的研究来说明峨眉髭蟾蝌蚪自然生长发育情况。我们一共统计了 79团卵,平均窝卵数为265枚,各卵团之间的卵粒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486)。研究发现各时期的发育时长不均等,其中G1-G25期发育时长约75天,G42期历时约30天,G42-G46期发育时长约65天。通过对1181只峨眉髭蟾蝌蚪的体形测量与统计分析发现,各时期的体重、体长、尾长、体宽、尾宽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G40期体重达到最大,G25-G40期体重随生长时期的增长而增加,G40期-G46期体重随时期增长而减轻;G41期尾长达到最大值,G42期开始尾部开始缩短;尾宽结果与尾长结果类似;G25-G38期头部逐渐变宽,在第G38期达到最大,之后便逐渐减小。此外,我们发现其活动习性为昼伏夜出。对其内部器官的研究主要采用室内解剖和组织切片的方法。研究发现峨眉髭蟾蝌蚪大肠和小肠从G25期开始就已分化明显,G25-G40期大肠和小肠的肠形无变化,体积随体形的增大而增大。G25-G40期峨眉髭蟾蝌蚪消化道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其食性较为一致,均为杂食性有关。脂肪体在G25期开始就已分化明显,此时期脂肪体呈细长的亮黄色条带状,G25-G40期,脂肪体的体积随时期的增长而变大,G27期,脂肪体发育为指状,此时期指状分支少且短;随着时期的增长,脂肪体的分支变多和变长,脂肪体的体积也随之变大。G25-G40期蝌蚪(n=72)的性腺切片实验表明,峨眉髭蟾蝌蚪性腺在G25期精巢和卵巢已明显分化,分化为卵巢的数量35只,分化为精巢的数量为33只,雌、雄比例接近1。由于在G25-G40期每一时期均切出精巢和卵巢,我们推测峨眉髭蟾蝌蚪性腺的分化模式偏向于分化型。总体而言,虽然峨眉髭蟾的蝌蚪发育耗时三年,但是部分器官的发育比较快。蛾蚪的消化道在G25期已经发育完成,性腺在G25期之前已经完成分化,脂肪体在G25期发育为细条带状,G27期发育成指状。这些结果为我们后期将要进行的峨眉髭蟾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