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微创术式(PVP、PKP)治疗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206例,其中192例均获完整随访,病例主要以相邻两、三个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主,其中相邻两节段142例,相邻三节段50例,治疗椎体总数434个;两个相邻节段:PVP治疗组94例,共188个椎体,其中男15例,女79例,平均年龄(69.63±1.57)岁,PKP治疗组48例,共96个椎体,其中男10例,女38例,平均年龄(70.53±1.12)岁;三个相邻节段:PVP治疗组34例,共102个椎体,其中男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1.21±1.34)岁,PKP治疗组16例,共48个椎体,其中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14±1.01)岁;随访收集术前、术后1月、末次随访三个时段的观察指标:VAS评分(vision analogue scale,vas)、ODI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矢状位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差((?)),以及一般资料: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住院时间等;分别比较两个和三个节段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观察指标及临床一般数据,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样本共192例,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2.03±2.41)月;三节段和两节段:PVP和PKP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2.2);相邻两个节段OVCF:PVP和PKP组术前、术后1月VAS评分、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和PKP组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末次随访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三节段OVCF:两组术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末次随访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3.2).其中PVP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结论:PVP、PKP相较于保守治疗,均能迅速缓解患者因OVCF所致腰背部疼痛症状,但对于相邻多节段OVCF患者,PKP远期临床效果较PVP具有更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