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A.correntina、A.macedoi、A.paraguariensis、A.pussila和A.duranensis5个具有代表性的野生种作为父本,以豫花15号和福清两个栽培种为母本,进行花生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杂种胚胎发育研究,旨在探明花生种间杂交不育的直接原因;试图从激素的角度来解释远缘杂交不育,为今后探索使用外源激素克服杂交不育、不实提供理论依据;收获、保存可育的杂交组合产生的荚果,进行下一轮的田间种植,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株和优良株系。研究结果如下:
1.花生各杂交组合之间下针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花生种间杂交受精前无障碍;根据结荚率和成熟种子粒数可以看出,花生组内杂交基本正常,组间杂交表现败育,败育出现在受精后,即胚发育阶段。
2.对4个组合授粉后12d、17d、22d、27d、32d、40d和45d所得杂种胚胎进行石蜡切片对比观察,发现与对照豫花15号×白沙1016组合相比,豫花15号×A.correntina表现为杂交可亲和,豫花15号×A.macedoi和豫花15号×A.paraguariensis组合由于珠被向内增生而导致杂交不亲和,但前者表现更强烈。
3.对4个组合在授粉后11d、16d、21d、26d和31d所得杂种胚胎,进行激素含量测定,发现豫花15号×A.correntina激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组合接近一致,豫花15号×A.macedoi和豫花15号×A.paraguariensis组合杂种胚胎中ABA含量,以及ABA与正激素的比值在发育关键时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而IAA、GA3和ZR+DHZR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4.福清×A.duranensis和豫花15号×A.correntina组合分别得到了36、19粒杂交种子,可以进入下一轮的田间种植,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株和优良株系。对照福清×海花1号和豫花15号×白沙1016组合也得到了部分成熟的种子,可以参与常规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