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构造分界线上,因其关键的构造位置和典型的前陆冲断构造,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龙门山前陆冲断带内各个冲断岩片的冲断隆升时间缺少年代学限定,对于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流体运移聚集的耦合关系探讨也尚属空白。按龙门山中-南段造山带至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特征,将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划分出5个次级构造亚带:茂汶-陇东韧性剪切构造带,彭灌-宝兴杂岩推覆体构造带,前陆冲断构造带,前陆断褶构造带以及前陆隆起构造带。研究表明,各构造分带的隆升具有先后次序,抬升从北西向南东由造山带方向至盆地依次发展。晚三叠世末期(207.3Ma),前陆冲断带开始冲断隆升,晚白垩世末期(95.5Ma),前陆断褶构造带和前陆隆起构造带开始抬升。中新世(24.1Ma)至今,各构造分带在整体快速隆升背景下发生差异隆升,前陆冲断带的隆升速率大于前陆盆地。从造山带到盆地方向构造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流体活动强度和活动期次也随之而减弱和减少。冲断带的多期冲断隆升,导致研究区流体的幕式释放。前陆冲断带中流体具有多期充注特征,而前陆盆地的流体充注较单一。通过对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表明,不同冲断岩片中的流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它们均属于海相碳酸盐岩重溶后形成的富锶流体。建立了前陆冲断带冲断隆升与流体运移间的耦合关系和流体运移模式。在盆山转换时期流体先由造山带向彭灌-宝兴杂岩推覆体构造带迁移;其后,随着彭灌-宝兴杂岩推覆体构造带的冲断隆升,流体由彭灌-宝兴杂岩推覆体构造带向前陆冲断构造带迁移;随着前陆冲断构造带的冲断隆升,流体由前陆冲断构造带向前陆断褶构造带迁移。构造对流体运移过程中产生的热液白云岩化效应具有控制作用,从造山带向盆地方向,二叠系热液白云岩化的强度逐渐减弱。首次在龙门山南段冲断构造带中发现了古油藏,并对油藏流体的来源、运移,聚集进行了探讨,发现冲断隆升对古气藏的形成和破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来自松潘-甘孜海盆的古油藏流体充注于前陆冲断带内的灯影组、观雾山组和二叠系中,由下至上油藏规模逐渐减小。盆山转换时期,古油藏随前陆盆地的快速沉降而被深埋,石油发生热裂解形成古气藏。晚三叠世末期(207.3Ma)以后随前陆冲断带的持续隆升剥蚀,赋存于原来前陆盆地内的古气藏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