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耐刑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当中,“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刑罚名称。随着越来越多简牍资料的出土和释读,有关这一时期耐刑的原始资料日渐丰富起来,特别是《睡虎地秦墓竹简》和《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公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以往学界关于秦汉耐刑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主要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缺少全面而系统的专著;并且在一些问题上,观点分歧仍然存在。笔者在梳理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传世文献和简牍资料的考察和理解,在耐刑的含义、性质、起源,适用范围,适用方式,髡、耐、完的关系考辨,以及耐刑的流变与消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期对秦汉耐刑的相关研究做一些有意义的补充。本文第一章主要讨论的是耐刑的含义、性质及起源。学界一般将耐刑定义为一种剃除须鬓的轻刑。作为一种耻辱刑或毛发刑,耐刑的产生与古代社会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传统迷信思想、“孝”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耻感”思想等方面。第二章是关于耐刑适用范围的研究。在秦汉时期的简牍资料中,耐刑的用例十分常见,其适用范围涵盖了官吏失职、将士违纪、偷盗、伤人、分赃等诸多犯罪行为。笔者将秦律和汉律中以耐论处的各种犯罪行为进行了分类列举,进而对秦汉时期耐刑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在第三章中,笔者重点论述的是耐刑的适用方式。由于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资料中,既存在“耐”作为法律名词单独出现的情况,又存在耐刑与鬼薪白粲、隶臣妾等徒刑并科的适用方式,因此一些学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耐刑在秦汉时期的司法实践中,既可作主刑,又可作附加刑使用。笔者认为,在秦汉律文中单独出现的“耐”仅为“耐+某种徒刑”的省略语,即在司法实践中,耐刑只能作为附加刑使用。并且,汉律明确规定了根据罪犯身份的不同,耐刑附加的主刑也不尽相同。第四章的重点是笔者对耐与髡和完的关系的再认识。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完的含义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因此髡、耐、完三者的关系也并非固定不变。秦至汉初,完即为髡;汉文帝刑制改革后,完则表示完整、完备之意。本文的最后一章是关于耐刑的流变及消亡过程的简单梳理。一般认为,汉文帝刑制改革规定了徒刑的刑期,由此,汉律中耐罪的徒刑意味愈加明显;到了魏晋时期,法律中“耐”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为剃除须鬓的轻刑,而是作为徒刑的统称,直至最终消亡。秦及汉初的法律中,耐刑与肉刑对立而生,形成了一种量刑的平衡,起到了调节刑罚轻重的作用。汉文帝废除肉刑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了,耐刑的存在逐渐失去了意义,这或许可以说是耐刑最终消亡的原因。
其他文献
108例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解放军第224医院内二科(佳木斯市154007)刘文和,王占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内科门诊王慧君药物过敏性休克是门诊或病房在各科治疗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急症。休克的发生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24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麻醉组(A组,24例)、
目的探讨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护士职业情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当地护理人员职业情感,建立合理激励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地域及医院规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
为庆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55周年,2010年10月23-24日,《哲学动态》编辑部与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围绕法国学
信用证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国际结算工具,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信用证结算占有较大比重。信用证结算中加入的银行信用可以降低交易双方因相距较远或互不熟知而
<正>前不久我参加了教育厅组织召开的教育系统省政协委员座谈会,会上有委员对"班班通"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不应该在教室里开通网络,以免干扰教师上课。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再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截瘫三联针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模型组(C
大学教育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任课教师除了传授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留下许多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促进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还
观察大蒜素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过常规根管预备和封药 (FC或CP) ,病期 1个月以上 ,根尖周窦道迁延不愈 ,叩痛长期不消 ,松动Ⅰ度以上 ,X线片显示根尖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