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长久不能忘却的集体记忆,国殇式的民族悲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至深,先哲说:“历史的灾难,往往造成艺术的不朽。”从建国至今,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的创作势头一直方兴未艾。50多年来,抗战题材电影的创作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而曲折发展,由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不同历史时期抗战题材电影创作者对这场民族战争的关注点和表现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抗战题材电影在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主导风格也是各异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等因素的分析,得出抗战题材电影表现形态在某一具体历史时期的主导风格,在对其主导风格分析的基础上,以点带面的综合分析当时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情况。本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游走于时代与艺术天平之上的抗战银幕颂歌。这一时段抗战题材电影主要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支配,意识形态性是这一时期抗战电影的主导风格,它被当成树立权威意识形态的工具之一。第一节主要分析了如何利用抗战题材电影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第二节主要论述为实现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这一目的而形成的类型化的创作倾向。第二部分,反思与超越:抗战电影的真实性复归。伴随着思想解放,抗战题材电影在题材上突破禁区,艺术上多方位探索,各种艺术形态的抗战电影并存,艺术性是这一时期抗战电影的主导风格。第一节主要从抗战主体多元化、悲剧意识的复归、人性的苏醒三个方面论述抗战题材电影的对抗战历史的真实还原,这表明对抗战历史的反思开始往深处开掘。第二节通过分析具体影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证明这一时段的抗战电影是对以前抗战电影的超越。第三部分,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抗战影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政治环境逐渐宽松,大众文化兴起,多元文化并存,对电影商业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商业性是这一时期抗战电影的主导风格。第一节主要从市场生存压力、娱乐论的兴起、市场转型中的主旋律叙事三个方面来论述大众文化语境下抗战电影面临的历史语境。第二节主要分析抗战电影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裂变为三种具体形态,即,抗战游戏化、抗战巨片化和消解抗日。第四部分,结语。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数量的庞大掩盖不了质量的缺憾。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始终是在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意识形态性三者之间游离,能将三者完美结合起来的中国抗战题材电影尚未出现,更没有产生能与世界经典反法西斯影片相媲美的影片。中国抗战题材电影路在何方?答案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批判的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电影文化。唯如此,方能创作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中国抗战题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