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弧形机壳表面缺陷检测,由于其弧面特性难以成像,背景变化较大,缺陷特征复杂,在工业检测领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技术。目前手机弧面缺陷检测在流水线上仍是采用人工质检员进行检测的方式,人工检测缺点很明显:鲁棒性差,客观性差,存在人员疲劳问题,检测结果无法形成有效数据集供后续分析。为促进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针对人工质检的缺点,本文基于图像处理、机壳分割、深度学习等方式对弧面边框缺陷智能检测系统进行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弧形机壳表面缺陷检测,由于其弧面特性难以成像,背景变化较大,缺陷特征复杂,在工业检测领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技术。目前手机弧面缺陷检测在流水线上仍是采用人工质检员进行检测的方式,人工检测缺点很明显:鲁棒性差,客观性差,存在人员疲劳问题,检测结果无法形成有效数据集供后续分析。为促进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针对人工质检的缺点,本文基于图像处理、机壳分割、深度学习等方式对弧面边框缺陷智能检测系统进行研究,致力于促进质检流程智能化、数字化的落地。首先,为解决通用检测算法对机壳外部缺陷无法排除的问题,且作为机壳缺陷位置、面积计算与后续数字化分析不可或缺的步骤,本文先对检测区域定位问题进行研究。先以图像分割的角度,从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使用贝塞尔曲线对机壳模型进行描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的贝塞尔曲线拟合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拟合算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检测区域定位、分割问题,并通过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检测区域定位、分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基于通用目标检测的方法Faster RCNN应用于缺陷检测中,将锚框生成、缺陷分类两个阶段的步骤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实现了端到端的缺陷检测,准确率为81.2%,召回率为75.8%。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机壳表面缺陷自身的特点,从特征融合、正负样本均衡与训练策略优化、损失函数改进、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和图像形变的数据增广、锚框尺寸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并基于机壳模型分割算法将缺陷检测与贝塞尔曲线分割结果结合,基于缺陷与贝塞尔曲线分割结果的位置关系预测多个分支的二分类结果,从而获得缺陷特征更一致的类别预测。此外还引入了基于贝塞尔曲线分割的缺陷后处理步骤排除了机壳外部的误检测,提出了完整的机壳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准确率达到了93.0%,召回率达到了99.1%。相较于原始算法,误检率降低为原本的40%,漏检率降低为原本的4%。最后本文整合机壳分割算法、机壳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开发、设计了完整的智能化质检系统。通过C/S架构,将算法部署在服务端上,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在客户端上实现对硬件成像的控制与检测结果分析。通过客户端、服务端解耦的设计除了能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系统的扩展性也得到增强。
其他文献
在低光环境下拍摄的图像存在着曝光度不足、噪声过大、图像纹理退化、对比度降低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图像本身的感知质量,而且严重阻碍了依靠准确语义信息的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发展。目前,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解决低照度图像问题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一些问题依然有待改进:一、低照度图像中较大的暗区域由于缺乏相关的语义信息往往难以准确增强;二、当前的深度学习方法缺乏对图像全局信息的关注,增强后的图像容易出现颜
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作为一种无人化智能设备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担当起了重要角色,并且凭借其高自主性、高机动性、强稳定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在有关无人船的众多关键技术领域中,决定无人船安全稳定的运动控制系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涵道式双螺旋桨推进无人船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一套用于水声通信及路径跟踪控制实验的无人船平台,同时研究了单无人船的路
超快电子脉冲在研究超快动力学、探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并揭示其表面组成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电子条纹技术固有的大束流穿越路径以及空间电荷效应限制了电子脉冲可达到的最大时间分辨率。传统的射频电子加速技术由于加速器长度和将电子加速到高能所需的总存储能量通常体型很大且价格昂贵。然而,许多应用要求用于产生超快电子脉冲的设备减小尺寸和降低成本。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十九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十四五规划将为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提速,海洋的发展受到重视,其战略地位凸显。无人船作为加强海洋经济中智能化、自动化的一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路径规划更是无人船众多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相较于地面环境,海面环境复杂,存在风浪流等外部干扰,严重影响无人船的续航能力。海面上存在除岛屿、礁石这类不可通行的障碍物外,还存在具备探测或攻击能力的风险区域。无人船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本文通过对甲醇合成过程工艺条件和费托合成过程工艺条件的对比分析,提出合成气中羰基铁在甲醇合成催化剂上分解并沉积铁元素,继而催化了费托蜡合成副反应是系统产生蜡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产生蜡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装置运行效能。
随着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当今化工产业重要的工业原料,如何提高甲醇产品的整体品质,并使其合成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行业需求,已成为行业内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甲醇合成反应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合成方法,随后介绍了甲醇合成塔,最后介绍了甲醇合成工艺优化措施,包括工艺参数优化、处理设备优化以及控制措施优化,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三维人脸因为具备空间信息,在诸如人脸识别、影视娱乐和医疗美容等很多应用场合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三维重建的目的是二维样本重建出三维人脸,这是一个逆向的病态问题。传统的基于模板的方法利用大量三维样本作为先验知识建立人脸形变模型,但这类方法仍存在重建精度低,重建人脸真实性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三维重建领域的应用表现出优越的重建效果和重建速度。综合国内外对三维人脸重建技术的研究成果,本文课题是
人脸识别技术在当代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在安全、法律、监控、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人脸活体检测任务在确保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可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尽管现有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在单一场景下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跨场景下的人脸活体检测任务仍是一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迁移学习的知识,从域适应和领域泛化的角度出发对提高人脸活体检测任务在未见过的场景下泛化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工作
无监督域适应(UDA)旨在通过从数据有标签的源数据域迁移知识来学习数据无标签的目标数据域的模型。在传统的UDA设置中,假定有标签的源数据可用于域适应。随着人们对数据隐私的关注日益增加,无源域数据的无监督域适应作为一种新的UDA设定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设定假定只有经过事先训练好的源域模型可供使用,而源域的数据仍然是私有的,不再参与域适应。然而,不是所有的场景都能提供一个事先训练好的源域模型,比如
三维物体感知算法在家用机器人、工业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有着诸多应用。在杂乱室内场景由于物体间相互堆叠以及传感器成本的限制,物体在任意视角下采集的点云数据往往面临着稀疏、遮挡和噪声的问题,这会给深度神经网络的形状编码引入特征不一致性从而对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针对杂乱室内场景对三维物体感知算法中的位姿估计和点云分类问题展开研究。在物体六自由度位姿估计问题上,现有算法在面对严重遮挡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