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发病率都很高。在日本,胃癌仍旧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我国也是世界上胃癌的高发国家,全世界约35%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目前,胃癌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后根据不同的病理检查结果,辅以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发现率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20%~30%。胃癌的治疗疗效,也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寻找一种新型非手术干预的治疗方法对于胃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多胺是腐胺、精脒和精胺的统称,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阳离子脂肪族化合物,这些阳离子电荷使得多胺可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胞内的含有多聚阴离子的大分子化合物如DNA、RNA、蛋白质等发生反应,在正常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迅速增殖的正常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多胺的含量明显升高。以多胺代谢通路为靶点,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胺合成途径有两个关键酶,即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和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AdeMetDC)。它们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在结肠癌组织中ODC和AdeMetDC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且通过抑制它们的表达可以下调多胺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精脒/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spermidine/spermine N’-acetyltransferase,SSAT),是多胺分解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SSAT将乙酰-CoA上的乙酰基团转移到精脒和精胺的N1位置上。SSAT可以防止多胺在细胞内过高积聚,在保持细胞内多胺的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SSAT的活性可以被胞内的多胺水平高度诱导和调节,从而维持细胞内的多胺平衡。另外,SSAT可以被多种生长抑制剂及各种有毒刺激诱导产生。SSAT的蛋白水平和酶活性在正常和没有被诱导的细胞中是一般测不到的。而在多胺拟似物的诱导下,活性可以增加1000倍以上。Kristin Kee和Slavoljub Vujcic等人研究发现在SSAT水平上促进多胺降解能更有效的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端粒酶是目前所发现的恶性肿瘤最广谱的分子标记,可以在90%的恶性肿瘤中被激活,而其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为阴性表达。人端粒酶的主要成分有人端粒酶RNA(hTR)、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TP)、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类端粒酶是一种维持端粒长度的一种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几乎只限制在肿瘤细胞中,并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而端粒酶的其他组分在正常肿瘤细胞中均表达。因此,我们选择胃癌为目标,以SSAT为靶点,利用hTERT启动子只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的特点,构建了一种由hTERT启动子介导的、表达SSAT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我们利用该表达载体系统在体外研究了SSAT表达增高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建立了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模型,在体内对SSAT表达增高抑制胃癌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腺病毒介导的SSAT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实验目的:构建hTERT启动子介导的人SSAT表达的腺病毒载体,研究重组腺病毒Ad-SSAT对胃癌细胞多胺合成的作用,观察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1.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人SSAT mRNA翻译区的基因片断;将其插入pMD-18T载体中,经Nco I、XbaI酶切回收,插入到质粒PGL3-hTERT中,然后将重组的pGL3-hTERT-SSAT用Sal I和Hind III双酶切回收,插入穿梭质粒pAdTrack形成重组质粒pAdTrack-hTERT-SSAT。重组质粒经PmeI酶切线性化后,转入Adeasy-1细菌与pAdeasy-1质粒发生同源重组。将重组质粒pAdeasy-hTERT-SSAT,经PacI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包装成腺病毒颗粒。2.利用荧光显微镜和PCR的方法对重组腺病毒Ad-hTERT-SSAT进行鉴定。3.根据参考文献报道设计SSAT基因的siRNA片段,表达载体pGPU6/GFP/Neo-shSSAT的合成与构建由上海吉玛公司完成。4.采用MTS法测定不同MOI的腺病毒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寻找不同细胞的最适感染滴度。5.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重组腺病毒以及RNA干扰载体pGPU6/GFP/Neo-shSSAT感染或转染胃癌细胞后SSAT蛋白表达情况,并利用高效液相(HPLC)法检测其对胃癌细胞中多胺含量的影响。6.采用MTS法检测重组腺病毒Ad-SSAT和RNA干扰载体pGPU6/GFP/Neo-shSSAT对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SSAT对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1.成功扩增出SSATcDNA片断且测序正确,然后经TA克隆连接到质粒pGL3-hTERT和pAdTrack中,酶切及测序验证基因插入方向和序列都正确。在转入Adeasv-1细菌后获得多个阳性重组克隆。重组质粒pAdeasy-hTERT-SSAT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在293细胞中表达,并且PCR证实基因组中含有目的基因。2.成功合成沉默SSAT的RNAi载体pGPU6/GFP/Neo-shSSAT。3.腺病毒对胃癌细胞MGC803和SGC7901的最适MOI分别是50和25。分别以该MOI的Ad-SSAT感染MGC803和SGC7901细胞可明显抑制其生长增殖,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5%和55%,但不会引起细胞毒性作用。4.Ad-SSAT感染MGC803和SGC7901细胞,可明显增强SSAT基因表达,两种细胞SSAT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65%和210%;而RNA干扰沉默SSAT表达可明显抑制两株细胞中SSAT的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85%和73%。HPLC结果显示,MGC803和SGC7901细胞感染Ad-SSAT后细胞内精胺和精脒含量明显降低,而RNAi沉默SSAT表达后细胞内精胺和精脒含量明显升高。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Ad-SSAT感染MGC803和SGC7901细胞,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而RNAi沉默SSAT表达则使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观点。6.流式细胞DNA含量分析显示,Ad-SSAT可引起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S期阻滞,但并未引发凋亡。实验结论:成功构建SSAT腺病毒表达载体以及SSAT RNA干扰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SAT作为胃癌的基因治疗和预防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Ad-SSAT可显著上调胃癌细胞中SSAT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抑制细胞增殖,提示其有抑胃癌作用。第二部分腺病毒介导的SSAT表达引起胃癌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的分子机理研究实验目的:观察Ad-SSAT对S期主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研究Ad-SSAT引起胃癌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的分子机制。实验方法:1. Western blotting检测Ad-SSAT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A和Cdk2蛋白水平的影响作用。2.半定量RT-PCR法检测Ad-SSAT对细胞内cyclin A和Cdk2的mRNA水平的影响作用。3.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Ad-SSAT对核转录因子E2F-1表达的影响。4.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检测Ad-SSAT对E2F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SSAT感染分别使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cyclin A蛋白表达下调80%和60%左右,但Cdk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RT-PCR结果显示,Ad-SSAT处理组MGC803细胞cyclinA mRNA表达水平降低了80%, SGC7901细胞cyclinA mRNA表达水平降低了70%。而三组中的Cdk2mRNA没有明显变化。3. 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Ad-SSAT抑制核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E2F1蛋白表达下调70%和60%左右,E2F1的mRNA也分别有90%,60%的降低。4.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d-SSAT可抑制E2F启动子活性,使其活性下调60%以上。实验结论:Ad-SSAT抑制S期主要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的转录和翻译,同时抑制其上游核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并且抑制核转录因子E2F启动子的活性。提示Ad-SSAT可能是通过下调E2F启动子活性,抑制其基因表达,从而下调下游S期主要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起到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第三部分Ad-SSAT对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实验目的:通过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试验,观察腺病毒Ad-SSAT介导的SSAT基因上调对胃癌的抑制作用。实验方法:1.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将SGC7901, SGC7901/GFP和SGC7901/Ad-SSAT细胞分别接种在4周龄的裸鼠皮下。2.移植瘤及裸鼠的监测:从注射后的第八天开始,每隔4天测量肿瘤大小,制备各组裸鼠肿瘤的生长曲线,并称取裸鼠体重,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接种后33天处死裸鼠,称取肿瘤重量。实验结果: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模型显示SGC7901/Ad-SSAT组裸鼠的肿瘤出现较晚,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致死裸鼠时SGC7901/Ad-SSAT组肿瘤的体积不足对照组的一半,肿瘤重量约为对照组肿瘤的40%。实验结论:Ad-SSAT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胃癌细胞的生长,提示SSAT基因过表达可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