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语文教师的行动研究”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范式的角度探索如何推动学科组文化转型,构建教师行动研究的机制体系,使教师专业水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得到协同发展。重点讨论语文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并通过影视资源和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对行动研究基本范式以及构建合作型学科组提出笔者的建议和观点。本文主要分成行动研究、研究范式、学科组文化转型三大部分。1.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领域,自从英国斯腾豪斯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响亮口号,“行动研究”便发展为在全球教育界产生影响的运动。它让教育研究走出仅仅由专家研究的象牙塔,成为每一位教师可以尝试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边行动,边研究,通过研究,改进行动解决问题。教师行动研究是指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基于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的需要,边行动,边研究,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由于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解决的是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因而,教师成为研究的真正主体,并通过参与研究,加深对教育情境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2.研究范式一般认为,研究范式是指由研究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目的、方法、场所、过程、评价、指导思想等因素构成的整体,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典型的研究方式,由此看出,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同样具有基本的范式。尽管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内容、方式的差异,但是教师的行动研究范式中的各个要素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握行动研究范式中的各个要素,是实现教师行动研究的关键。3.学科组文化转型完成一项高质量的行动研究,所需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更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和和团队协作。教学新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构建合作型学科组。要打造合作型学科组,必须要立足于学科组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它是学科组及学科组成员教育活动及其研究成果经过岁月打磨自觉或不自觉地积累或凝结的结果。而且,稳定的学科组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对身处于学科组文化氛围之中的每个教师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学科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理也会相应形成,从根本上指引着学科组的前进方向。因此,结合教师行动研究,从范式的角度,本文探索如何实现学科组的文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