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较少,而农业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粮食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基本物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维护人们的生活相当重要,所以解决人口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首要的任务。这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幅度远远不如人口增长的速度,粮食供求关系非常紧张,在未来几十年里,必须保持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不可有所懈怠。国家非常关注农业的发展,也一直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障粮食安全。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无可避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各方面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又会通过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生产劳动力等方面来给农业带来负面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发展,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江苏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城镇化发展迅速,粮食生产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探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促进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四个部分阐述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状况,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这主要从四个小部分进行了阐述,首先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为论文的进行提供了依据,明确了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其次是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包括对粮食生产安全的相关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和文献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参考;再次论述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为论文打下基础;最后论述了研究主要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研究的创新点为论文选题提供了科学性分析,并理清了论文的写作思路,而论文的不足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现状。这一部分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容首先阐述了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从城镇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城镇化率的提高程度更好的说明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再描述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最后提到了江苏省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说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增长,更实现了质量上的飞跃。这一部分关于粮食生产的内容则是从江苏省最近20年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劳动力的变化来进行说明,其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粮食生产在2000年-2003年出现了严重下滑现象,不管是粮食播种面积还是粮食产量一度减少,远远低于1995年的水平,在2004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并实行了多种惠农政策,才扭转了下滑局面,保障了粮食生产的持续进行,而粮食生产劳动力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阐述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具体影响。首先对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生产劳动力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占用更多的农用地,直接导致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从而影响到粮食产量的增产,而粮食生产劳动力被非农产业所吸引,逐步转移到二、三产业中,造成粮食生产劳动力的减少;但是城镇化另一方面带来了土地的集中利用,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这也说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粮食生产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关系。本部分还从实证上利用EViews6.0计量软件,以粮食产量代表粮食生产进行了分析,得出新型城镇化自身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城镇化带来其他方面的变化对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对以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总结,进一步说明了协调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对于我国城镇化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再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充分论述了通过建立粮食生产用地永久保护区、建立高标准农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和减少土壤隐性流失这四点来保护耕地面积,稳住粮食播种面积;还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提高粮食单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农村老年劳动力和提高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来解决粮食生产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问题;最后提出保障科研经费来鼓励农业科技研发、提高推广力度来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最大限度的应用科技成果和采取措施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