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本研究观察基于“因地制宜”中医理论并结合四川文氏皮外科论学术思想所拟定的文氏慢湿3号方内服干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为中医理论的临床实践运用提供支撑,为慢性湿疹传统的中医药疗法提供一种新思路和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剂。方法:对符合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患者中西医诊断标准的110例研究对象,用Excel按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予以文氏慢湿3号方口服;对照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外治法均采用丹皮酚软膏外涂。于初诊、2周、4周观察病记录患者情况。观察指标: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总积分、外周血清IL-4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此临床试验110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脱落与剔除,故实际入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经4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治疗组t=33.383,P=0.000<0.05;对照组t=17.548,P=0.000<0.05)、瘙痒程度(治疗组t=7.133,P=0.000<0.05;对照组t=7.047,P=0.000<0.05)、总积分(治疗组t=56.108,P=0.000<0.05;对照组t=26.427,P=0.000<0.05)、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t=88.933,P=0.000<0.05;对照组t=59.54,P=0.000<0.05)较前均有明显改善,血清IL-4水平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t=1.362,P=0.179>0.05)、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83.957,P=0.000<0.05);两组之间比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t=-2.226,P=0.028<0.05)、瘙痒程度(t=-2.036,P=0.044<0.05)、总积分(t=-22.072,P=0.000<0.05)、DLQI评分(t=-20.553,P=0.000<0.05)、血清IL-4(t=-6.549,P=0.000<0.05)均有明显差异;且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2=7.851,P=0.049<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可认为应用文氏慢湿3号方和润燥止痒胶囊口服,联合外治法治疗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对于改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外周血清IL-4均有有确切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文氏慢湿3号方组疗效明显优于润燥止痒胶囊组。因此,文氏慢湿3号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可行有效;将“因地制宜”理论运用到四川地区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上是一种可行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