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患者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改变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5年5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5例。收集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呼吸机治疗率、血乳酸、血小板计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预后等指标,将各危险因素指标和预后纳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呼吸系统是感染的主要来源(54.8%),泌尿系统(17.4%)及消化系统次之(13.9%),血液(6.1%)、腹腔(4.3%)等也占了很大比例;2、在观察的115例脓毒症患者中,根据其28天存活情况,死亡35例,存活80例,28天死亡率为30.4%。在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者OR值越大,死亡的风险越大(OR=2.317,95%CI=1.219-6.475,P=0.023;OR=3.169,95%CI=2.423-8.601,P=0.016);在APACHEⅡ评分方面,APACHEⅡ评分越高者OR值越大,死亡的风险越大(OR=3.208,95%CI=1.3763-7.441,P<0.001;OR=3.947,95%CI=1.895-9.367,P=0.04);在血乳酸方面,乳酸越高者OR值越大,死亡的风险越大(OR=1.712,95%CI=1.167-2.511,P=0.012;OR=2.201,95%CI=1.486-4.019,P=0.006);在机械通气方面,相比于未使用机械通气者,使用机械通气者OR值较大,死亡的风险较高(OR=1.102,95%CI=0.078-4.004,P=0.004);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镇静镇痛类药物方面,相比于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镇静镇痛类药物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镇静镇痛类药物者OR值较大,死亡的风险较高(OR=17.072,95%CI=2.314-125.953,P=0.005;OR=12.304,95%CI=1.319-114.775,P=0.028)。结论:呼吸系统是脓毒血症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呼吸机治疗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镇静镇痛类药物使用率是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背景:脓毒血症(sepsis)是由侵袭性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表现为免疫紊乱所导致的细胞损伤及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ICU最常见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目前临床尚无良好的病情评判的生物学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脓毒血症时存在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功能受抑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脓毒血症时血小板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变化,探讨呼吸链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及脓毒血症线粒体功能改善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并诊断为脓毒血症的患者30例,设为病例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等病史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死亡组(12例)和好转组(18例)。分别于入院的第1、3、5日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ml,提取外周血血小板线粒体,并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分析血小板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照组来自成都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的10名健康体检者,采集体检当日外周血20ml分离血小板线粒体,并检测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病例组呼吸链复合物Ⅰ、Ⅲ、Ⅳ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呼吸链复合物酶活性随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好转组呼吸链复合物酶活性随时间推移呈略回升趋势,但仍低于正常。结论:1、脓毒血症患者呼吸链复合物Ⅰ、Ⅲ、Ⅳ酶活性明显受抑,其受抑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或可作为评价脓毒血症病情的生物学指标。2、病例组中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虽受抑制,但随着病情的演变,死亡组和好转组的呼吸链酶活性变化却截然不同。死亡组患者随病情加重呼吸链功能受抑制越明显,而好转组随着病情缓解呼吸链酶活性轻度回升,但仍低于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预防性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导管感染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大约有37万新患病例。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常常因伴肝硬化、肿瘤多中心生长或肿瘤位置特殊(如贴近
目的:以阿托伐他汀为干预措施,观察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出血灶四周组织形态学、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BWC、brain water content)、AQP-4(aquaporin 4)表达的影